万里长城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写长城的名人名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3、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4、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5、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7、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8、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9、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10、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11、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12、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13、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4、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杂种宼轮台。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15、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6、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17、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18、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19、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20、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句子网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1、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2、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3、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4、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5、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6、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7、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8、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9、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10、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11、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4、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15、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16、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17、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18、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19、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20、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1)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2)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3)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4) 五月绥州北,途程少郁蒸。马依膻草聚,人抱浊河澄。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往来经此地,悲苦有谁能。
5)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6) 秦筑长城在,连云碛气侵。风吹边草急,角绝塞鸿沈。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
7)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8)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邓小平。
9)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
10) 长城内外皆故乡 。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2)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13)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14)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15)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16)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17)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8)不到长城非好汉。
19)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20) 孟江女哭长城,千古决唱谁来听。
21) 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22)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万山。
23)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5) 不去长城非好汉
26) 长城易到,好汉难当。
27)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28)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29)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0)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亲。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31)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32)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33)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34)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35)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36)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拓展】
长城
长城,别称万里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用以限隔敌骑行动的长城,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总长度21196.18千米。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2021年7月23日,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历史沿革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还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长城设施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一、先秦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先秦长城根据防御对象,大致可分为北长城和南长城。
北长城
北长城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彼此攻伐不断。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行动迟缓,很难抵御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1.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和十年(前328年),秦国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年),惠文王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秦昭王,灭义渠,置北地郡,秦国北部边境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2.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赵国破中山,国境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下令筑长城,自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置代郡、雁门郡、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
3.燕国北邻为东胡,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昭王即位后发愤图强,命大将秦开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后方稳定后,燕国也开始修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抵御东胡。
南长城
南长城主要以楚、齐、魏、韩、中山国等为代表,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1.楚国长城:楚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当时称作“方城”。其位置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叶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县境内,用于防御邻国的进攻。
2.齐国长城:齐长城是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的,在齐国南部,西起今山东平阴县东北,至胶州市南的大朱山东入海,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遗迹较多的古长城,原长度1000多千米。《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齐长城西起济南长清区,东至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横穿山东半岛。
3.中山国长城:中山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修筑的。筑于赵成侯六年(前369年)。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
4.魏国长城:魏长城有两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二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内蒙古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新密市。
5.韩国长城:长城先为郑国所筑,后韩灭郑,继续修筑使用。
二、秦代
秦长城示意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秦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筑见称。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线军民共同完成,后期则大力修建长城。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一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三、汉代
汉长城汉初,匈奴乘华夏战乱,越过秦大将蒙恬所筑长城,和汉帝国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对峙。由于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程不识是驻守长城的名将,治军严厉,只要他戍边匈奴就不敢来犯。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秦、赵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修复了蒙恬所筑秦长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此时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其军事防御作用也随之终结。汉武帝修筑长城驱逐匈奴,对维护西汉帝国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四、隋代
隋长城为了对付来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袭扰和掠夺,隋文帝杨坚自建国伊始,就把修筑长城、巩固边防,视为重要国防政策。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除了继续防御北方突厥的袭扰之外,还要着力对付来自西北方面吐谷浑的侵袭,为此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动用劳力之多隋代前所未有。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28年中,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2007年,在山西省岢岚县发现了一方隋朝筑长城的刻石,这方长城施工碑记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纪年的施工碑记。2009年勘测,隋长城遗迹位于山顶,为石筑,已塌为石滩状,高约50一80厘米。山腰部为土筑长城,地表残高约1.5米,夯土层13厘米。
2010年,长城资源调查队对陕西省延安、榆林、渭南三市16个区县的早期长城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调查战国、秦、汉、隋等时代长城近1700千米。新发现战国秦昭襄王长城200余千米,在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5区县新发现隋长城约500千米。隋长城大部分段落沿用了秦昭襄王时期长城,而隋长城又被明长城沿用。
201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博物馆长城调查小组,在鄂前旗上海庙镇特布德嘎查发现一处隋长城遗址。隋长城共有3段,墙体为堆筑土墙,泛白色,呈鱼脊状凸起,宽约3到6米,残高约0.5到1米,均在明长城以北约90到200米处,约6.8千米。墙体笔直,与明长城走向一致。
五、唐代
牡丹江边墙长久以来,“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确实修过长城,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拒胡长城”不同,建筑这条长城是为了统一战争。《新唐书·地理志》载:山西太谷县“东南八十里马岭有长城,自平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之年废。”唐长城遗址从马陵关沿马岭向关上(即今社城镇关上村西),由关上至榆社县石源村,再至黄花沟,再至石会村、琵琶窑村、焦红寺村一带,最后至和顺县仪城。
唐朝建立的最初几年,同时并存的还有14个割据政权,其中有一支劲旅是依附突厥,并自封为皇帝的刘武周。唐高祖武德二… …年(619年),刘武周攻占李渊发祥之地晋阳(今太原),攻陷河东大部分地方,威逼关中。唐王朝迅速采取强硬手段,一方面派秦王李世民抵御刘武周,另一方面迅即构筑防御设施,从平城至鲁口的长城由此出笼。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有三段古老的古代边墙,始建于唐代渤海国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此段古边墙未见于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根据考古调查,断定边墙是古代的一条军事防线,与长城的性质一样,属长城型山城。这道边墙与当地渤海国早期山城和金代沿用并修筑的山城相似,据此认为,边墙是渤海国为防止黑水棘鞴而建。
六、两宋
宋长城宋长城西起山西省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岢岚境内现存的38千米宋长城墙体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处高约4.2米,顶宽约1.6米,有些段落保留着30厘米左右的女墙,有的地段还有炮台遗迹。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发现有炮台遗迹。中国长城专家成大林在岢岚考察长城后认定:岢岚境内的长城为北齐、隋、宋三个王朝修筑。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宋代长城,填补了中国长城史研究的空白。
宁夏发现的宋代长城遗迹,位于固原市原州区战国秦长城南北两侧。时间跨越千年以上的战国长城与宋代长城在同一地区并存,充分说明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具有延续的文明历史。
金长城开始修筑于明昌五年(1194年),因旱灾及张万公等大臣反对而停建。承安元年(1196年),在完颜襄、宗浩的力主下全线开筑,于承安三年(1198年)筑成。金长城(明昌界)北起内蒙古莫旗七家子村东南1千米处嫩江岸边,经扎赉特旗额尔吐村北,至吉日根,再经阿勒坦浩特嘎查,至林西凌家营子,折向西行,经达里诺尔北岸至商都县上二股地,再至四子王旗白音希勒,终止于武川县上庙沟,全长约1650千米,设有副壕马面、烽燧,边堡和屯兵城。
七、明代
明长城示意图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5]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长城明前期(1368年—1447年)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年),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在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年—1424年)的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六三),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明中叶(1448年—1566年)长期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众多长城重镇。
明后期(1567年—1620年)隆庆、万历之际,蒙古俺答部与明王朝议和互市,北方边境稍安,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拓边建宽奠、孤山六堡,继而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13]”三岔河指辽宁海城市西北60里,当时的辽河、浑河合流于此,辽河套长城南端。工程主要是建空心墙台,用砖石为墙。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再次主持了修缮建堡的工役。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加强防御工程,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八、清代
清长城名称甚多,但清人王安定在其所著《湘军记》卷十六《平捻军篇》中明确称之为长城:“清长城之筑,盖三晋、燕、齐以至秦筑长城限胡骑之御敌方略之延用。”
清长城虽然清代有过康熙的“不修边墙”令,但只是形式大于意义,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相当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清朝统治者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实行种族隔绝,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壕沟,沿壕植柳,称柳条边。柳条边是民族融合的倒退,是极其反动的措施,在一个国家内,汉人居然不能自由出入。尤其辽东自战国时代的燕国起就纳入中华版图,明末的时候,辽东地区仍然生活着数百万汉人,然而后来辽东汉人或被后金军队屠杀,或被强行迁出关外,禁止汉人进出东北。这一野蛮政策使得东北人口锐减,导致沙俄轻而易举殖民东北北部,割走中国1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直到民国时期,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用火车将大量人口运输进东北,才避免了东北再次遭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厄运。
清长城与明长城及历代长城不同,是用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对内而不对外。清长城是满清政府的权益之计,相对粗糙且保存不多,作用单一,故而很少提及,更无法同明长城比肩。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2、崇山峻岭矗峰声,抗略疆场万里城。巨大砖岩一块块,千军铸就华山诚。
3、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4、苏醒吧,不朽的长城,你是中华儿女的信念,腾飞吧,中国龙,你是炎黄子孙的期盼。
5、当我看到长城时,心中激情澎湃。真正的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像一条金黄的巨龙伏卧在群山之巅。
6、那蜿蜒的长城却像一条优美的蛇形,静静地伏在滚烫的沙漠上,舒展隽永,灵性活鲜,正在夕阳下逐渐由淡黄幻变成紫铜。
7、万里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比起那梦想万世不灭,筑造长城阿房兵马俑的赢政,不管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明的多吗?
8、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9、万里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比起那梦想万世不灭,筑造长城、阿房、兵马俑的赢政,不管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明的多吗?
10、登上了第一座烽火台举目远望,万里长城气魄宏伟,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一边伸向高山之巅,一边沿着山脊沉下深深的谷底。
11、中国的长城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12、这么陡的长城古人是怎样建造成的呢!是啊,长城凝聚了中华儿女太多的智慧和汗水,不愧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不可遗忘的宝贵财富。
13、长城,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14、站在亘古的长城,看枫叶正红的山山岭岭。眼前是如诗如画的山峦,脚下是郁郁葱葱的林海。远眺是绵延起伏的疆域,近看是灯火辉煌的京都。
15、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它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工程之一,它规模大,工程艰巨,耗费人力之多,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16、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17、落后是要挨打的。掘起的中华大地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春天。用科技修补龙的脊梁,用智慧梳理龙的鳞片,用振兴完美龙的利爪,用巧手放飞龙的明天。
18、你龙盘九州的一声长啸,灿烂了我们的历史,你在战火烽烟中的凤凰涅盘,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你不屈的雄姿震惊了世界,你腾起的明天是不朽的诗篇。
19、我们来到八达岭长城脚底,长城看上去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八达岭上,一望无际。有一句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我一定要爬上长城,当一回好汉!
20、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之中,那高大连绵的长城勾勒出蜿蜒的山势,充满了艺术魅力。
21、长城不仅仅是古时用来抵御外来敌害的工具。更是今天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巧夺天工的设计,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它,是历史的见证。
22、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23、万里长城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
24、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25、“长城”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她以蜿蜒万里和气魄雄伟而享誉世界,多种耀眼的光环缠绕使她成为中国的象征和骄傲,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
26、顺着人群望去,在天边隐隐约约显现出一段长城一直延伸到这里。青铜色的石砖砌成厚重的石墙,烽火台上硝烟弥漫。在此眺望,万里长城如一条青龙攀附在绵绵秋山之上,果真有那山舞青龙之意。
27、万里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它纵横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曲折绵延长达6700公里,约有、3万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28、著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曲折,蟠伏在中华大地上。万里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29、长城是中华礼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0、我们三个人继续往上爬,一边爬,一边欣赏着风景。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好汉坡。这下我要好好看看它――万里长城。虽然那天有雾,但我还是看见了祖国的万里长城蜿蜒到远处,盘旋在祖国的大地上,是那么雄伟强壮。
31、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32、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他们都与今天分布在长城带的二十多个民族有着密切联系,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33、长城建在连绵起伏的八在达岭上,好像一条长龙,长城的城墙非常厚,也非常高,长更是不可比喻,有五万多公里。所以它才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一M厚、五M高的大墙,这道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34、今天,看着长城,不禁惊叹与它的艺术建筑,更惊叹于它忠心不悔地守卫了中华国土数千年的坚强毅力。万里长城,相信他不止能在中华国土上绵延万里,可以在那条历史长河上绵延万里,还可以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绵延万里!
35、我将抚摸长场面,看看长城的雄伟壮大,也感受到了秦代的“悲剧”,明白长城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那是我一辈子学不完,用不尽的,我还没到过长城,可长城的真正意义价值,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我心中。
36、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八达岭长城是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是通向世界的窗口。
37、长城,一条俯卧在群山尖一的龙,深黄的巨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一座座峰火台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而今,我登上了长城,我不能用雄壮的文字抒发追古思今的感慨,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所见所感,来表达对长城的敬畏与赞美。
38、开展爬长城了。长城随着险要的山势,曲曲折折,活像一条有生命的巨龙,看看远距离,云雾给长城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宛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泼墨画。连绵起伏的山脉衬托着长城,显现出一派雄伟的景色,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了。
39、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只剩下一片安然,一个庞大的排场,倒是在甘肃一带,凄厉的山风穿梭在残垣断壁之间,淡淡的夕照,逐渐暗淡的轮廓,剥去那年的辉煌,只有,今夜的颓靡,就像一个被婚姻击败的女人,至今,仍可听到她的幽咽。
40、我将抚摸长场面,看看长城的雄伟壮大,也感受到了秦代的“悲剧”,明白长城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那是我一辈子学不完,用不尽的,我还没到过长城,可长城的真正意义、价值,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我心中。
41、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8851、8公里呢!号称“人类奇迹”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至中国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42、长城可真陡啊!有些坡度只有一百三十度,要不是旁边有栏杆,我早就像皮球一样滚下去了,它的陡真可以和黄山的险相媲美;长城可真长啊,在连绵的山中看不到尽头,好不容易走了四个烽火台,算起来才走了全部的万分之一,真可谓是万里长龙啊!
43、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44、“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居高临下,举目远眺,只间群山苍莽,气势雄伟长城卧在险峻的山峰。一直伸向远方,与天空相连,更显得气势磅礴。我觉得它不在是一块块古砖的堆砌,而是一条有血有肉正在探首天际的巨龙。
45、我们雄踞峰顶,站在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我扶着砖垛,极目远望。万里长城沿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向远处延伸,消失在雾蔼笼罩的群山间。隐约看见一条铁路伸进山谷,那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群山苍翠,山峦起伏,景色十分壮观。
46、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北部延庆县境内,距离北京市70多千米。高速公路穿山而过,从北京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在这里长城如巨龙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台和敌楼密布。墙高7、8米,顶宽7、8米。游人可以登城领略长城的雄伟和工程的浩大艰巨。
47、望着眼前这壮丽的景色,轻轻抚摸着这古老的城墙,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这就是经过2500个寒暑的万里长城。它下面铺着劳动人民的白骨,它的上面飘着威风显赫的龙虎旗。中国的社会兴衰荣辱的历史,都垒进了它那漫长的巍巍的身躯中。
48、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49、来到长城上,只见长城是用一块块砖头建造的,它的建筑结构包括垛口、烽火台、关城、军用道路等,道路很宽,可以五马并行。往前望去,长城连绵不断,像一条巨龙,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卧在中华大地上。往城下望去,是悬崖峭壁,我不禁为古人造长城的智慧所折服。
50、雄关不独北国有。千百年来,祖辈先民构筑了数不清的城防设施和军事要塞,以之抵御入侵,保境安民。坚固的城防。雄伟的结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遗存已经非常稀少。而浙江临海的古城墙,却是独具特色的古城墙硕果仅存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