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著名的诗句(精选10首【优秀3篇】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徐志摩著名的诗句(精选10首【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

徐志摩的诗歌 篇1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再别康桥》优美的意境而被震撼。但也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新诗的鉴赏方法感觉理解困难,并且觉得枯燥无味。更何况我现在任教的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理解力较普通高中的学生弱。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了我所任教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减少了一些教学内容,降低了难度,具体如下:

一、 借鉴同仁们的做法,先不急着进入课题,而是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

由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首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一个人这样悄悄的来,又一个人这样悄悄的走了。进入今天所学的内容《再别康桥》。

借助多媒体打出 “再别康桥”和“徐志摩”这几个字,让学生合上书本,暂时先不要看书,而是把目光聚焦在多媒体屏幕上的这几个字,然后再提出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康桥,康桥是什么地方,康桥在哪?”,“为什么再别康桥?”“什么时候再别康桥”“既然有再别,是不是在这之前就有一别?这一别和二别之间是怎么联系过渡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写了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一系列关于诗歌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因为同学提出的问题幼稚而发笑,但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因为它促使学生动脑了。所以我会适时地加以鼓励,始终微笑着听学生讲。这样做对进入这首诗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既避免了老师的填鸭式的满堂灌,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思考,动起来。这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也大有帮助。正好我们学校最近号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问自答中乐学。

二、采用“由浅入深”式教学。

我个人认为诗歌不好讲,尤其是现代诗歌。散文也是。我想语文老师都有体会吧。

在走近诗歌前,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徐志摩“康桥情结”的文字――“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由徐志摩《吸烟与文化》中的这几句话启发学生,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徐志摩描写母校――剑桥风光景物的(☆)诗句。学生边读边找,很轻松地找出了二、三、四三个诗节,紧接着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首诗的意象。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到了客观景物上。搞清楚什么是意象后,然后让学生找出本首诗中的意象。最后我将“河畔上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别离的笙箫”几个意象特别点出来,作为重点和难点给学生做了强调和讲解。

诗中的意象不仅仅描写的是康桥景观之美,更能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正好也印证了诗人在《吸烟与文化》中的:“我早想谈谈康桥,对它我有的是无限的柔情”。

三、本首诗我采用的是以读促教。

(1)走进本首诗前,我先在大屏幕上打出爱因斯坦的一句话送给学生。这句话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后就是安排个别学生读。目的为了发现问题,譬如是不是有些字读得不对,以便及时纠正读音。因为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是很好。他们中间很少有人预习或提前查阅资料。(2)听专家的录音,目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朗读上的不足,提醒学生要把握诗的节奏,然后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3)要求全体学生集体读诗,适当的营造一点气氛。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使同学们的大脑中多留下这首诗的一些痕迹,从而加深整体感知本首诗的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不愿动嘴的中职生张嘴读诗,感受诗之外的乐趣,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理由。让自己也当一会课堂的主人。此外,还有揣摩读、有感情地读,像“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和“但我不能放歌”两个诗节之间的过渡时应如何把握人物内心感情的起落;“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中“甘心”二字包含徐志摩对剑桥的什么感情等等不一而足。期间可以交叉反复的读,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本首诗的诗意。整堂课我要求学生一直不断地读,在书声朗朗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课堂结构的完美。

四、用歌声唱响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再别康桥的七节可谓是情感跌宕起伏的七幅图画:(难分难舍)挥手作别云彩图、(欢喜和眷恋)河畔金柳倒影图、(更欢喜和眷恋)青草水底招摇图、(对康桥永久的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感情达到高潮)撑篙漫溯寻梦图、(情绪低落,静思默想)黄昏夏虫沉默图、(悄悄作别)挥手惜别云彩图。诗歌的画面随着诗人的情感在不断地流转,这其中包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思,这里有别梦的无奈,有温梦的飘逸,有梦破碎的怅然若失,有寻梦得梦的达观,有欲歌不能欲皈依却要别离的忧伤惆怅,有不忍打破康桥静美而又要完好存忆的洒脱豁达。七副画面依次动态地与诗人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近,诗人喜爱沉醉的情感也越来越浓。

可是让中职生理解到这个高度,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只能采用调动学生的积极心,让他们试着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中职生的自信不足,可是他们对一些表达情感的歌曲却情有独钟。所以我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唱出的歌要能表达出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通过“唱”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徐志摩著名的诗句 篇2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的诗歌 篇3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 开创精神 格律 意境 性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3-02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与性格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轮美奂的

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鸣属文学理论的范畴,是文学接受的最高阶段,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一种心灵的契合,从而体现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实现提升,而徐的诗的意境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他的诗歌不单单是所谓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而更多的是渗进了一种强烈的抒情,其有很强的抒情感染力,读后韵味无穷。

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

往往那诗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经过诗人的加工之后,便会成为一首绝唱。徐志摩同泰戈尔一样崇尚性灵。徐志摩的性灵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个预言,让人感到惊讶。死亡是每个诗人都深深思考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徐志摩这样能在生前绘声绘色的描写自己死亡的人,还是不曾见到过的。

徐志摩的诗歌在白话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是在诗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现代诗人去借鉴和学习的,在一些方面,让后辈是无法企及的,在当时倡导诗歌的格律对于防止诗歌的散文化,寻求新诗歌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方面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还有他的诗歌的优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的遗产,他有才华,他的诗歌充满着性灵,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他只是尽情的去展示,并且有节制,放开但又不放纵。他就是这样创造着美的遗产,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这样如溪流般的不经意间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诗歌一定还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成为近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