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
《家教漫谈》是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奉献给广大家长的一部书信体的家庭教育专着。本书举例典型生动,分析精辟透彻。作者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和读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书中洋溢着激情,搏动着爱心,蕴涵着哲理,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读来令人心灵震撼,精神振奋。
魏老是经师,更是人师。他的家教之道独树一帜,已使众多家庭获益匪浅,本书是家教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别具一格,父母儿女都爱读,是家长学习的极好教材,对提高下一代的素质具有很好的作用。
书是这么介绍的,我读这本书却有着涌自心灵的感慨:
一个称职的父亲(母亲),就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是严父,可以是慈母,可以是良师,可以是益友,可以是心理诊疗医生,可以是图书管理员,可以是运动场上的教练。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能够扮演的角色越多,我和孩子的感情就会越深,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我自己也生活得越快乐,对人生会感悟得越来越透彻。成功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当然,一位父亲要把这些角色都塑造得很逼真、很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我站在这些应该进入的位置上,就比不顾孩子的需要,不管孩子的心境、处境如何,一律板着一副严厉的面孔,只知道批评和训斥要强得多。
这些角色里面,我觉得最难扮演的是孩子的良师。因为我的职业总是无形中把我带进严肃的课堂,面对一个不够上一年级的孩子,总是束手无策。
作为一位教师加班主任,我更感于此。
一位成功的班主任,一定是学生教育和家长工作方面的双赢者。每次和家长交流,这本书总是在背后默�
我告诉爱训斥孩子的家长:”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孩子的自尊心稚嫩的,如果由于我们的批评方式不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是得不偿失的。。若您该训斥为轻言细语,一定会感动孩子。
我建议独断专行的家长:孩子也是个完整的社会人,他很渴望能自己做主,请您慢慢把做主的权利还给孩子。否则,孩子就会像压制太久的弹簧,有朝一日,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突然爆发,那将不堪设想。
我对不满孩子的成绩而愤怒的家长:后进生也能成就大事业。经济头脑在学习成绩中是看不到的,孩子的潜能是需要发现并很有耐心培养和等待的……
每当我微笑着面对家长时,我总能感受到一股来自内心的兴奋:对方的配合真默契!当我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总能倾听到飘自远方的感激:这样的策略真神奇!每当我享受为人父亲的快乐时,我总会分享到不同家庭家教成功的愉悦!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近日,县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家规家风文章,结合本人的家庭、家风、家规,对照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我想说说自己正家风、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我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必须高尚。周恩来总理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为此,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我决心做到天天常思己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最近迷上了那种哲理小故事,没日没夜地看,的确很吸引人,使人受益匪浅。下面这个故事,带给我更为直接的感受。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讲的是: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快一点, 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 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这个故事让我惭愧,简直无地自容。我小的时候,成绩并不好,后来我“发奋图强”,成绩渐渐从中游挤到了上游,也评上了三好学生。可是这个学期不知怎 么的,成绩一般般,语文除了一次考了全班第二外,几乎没上过90分。数学就更不用说了,只上过一次90分,还有一次突破了80分的`“底线”。老师也和我妈 沟通过,说我成绩不如上学期稳定。而今天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落后了,因为我太容易满足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 这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羚羊,狮子必须跑得比羚羊快,羚羊也必须比狮子跑得快,这是一场无情的竞争,双方必须有一方输,而每个人都在 努力,努力赢得这场比赛。如果你不再努力,那么就等于主动退出了这场比赛,从此不可能成为胜利者。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让我明白了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如果你只看到自己跑得快,没看见别人跑得更快,从而不去努力,那么你注定是个失败者。
今天我学习了《有偿家教要禁止》这篇文章有所感想:
确实有偿家教是教育产业化,应试教育制度的产物,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的成绩、考个好的学校、有个好的出路。他们觉得请家教是个很好的捷径,因为他们觉得家教的效果比普通课堂的效果好(虽然他们并不乐意出钱请家教)。事实上在有偿家教盛行的时候确实如此。因为如果是本班教师办有偿家教的话,很显然在有偿家教课上与学校的课堂上对不同学生的教育力度、态度等等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课堂教学。
同时有偿家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连带的,因为有偿家教的收入是很可观的!一个有偿家教的老师的收入一两个月可能就是一个没有有偿家教老师一年的收入。可想这对不搞有偿家教的老师的刺激有多大,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无疑老师们会效仿之,这样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这是与当今提倡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这种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教育弊端要坚决杜绝。如何杜绝,我觉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1)加强教师教育、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同时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待遇。
2)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宣传有偿家教的各种危害!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一位合格的母亲,操心着孩子的吃喝拉撒,关注着孩子的成绩,自诩为家教很严格。最近阅读了《家教》一书后,意识到原来我对家教的认识是那么片面,在孩子的成长中许多做法都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甚至一些方法是错误的。通过阅读《家教》,我认识到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作用很大,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很多。
长期以来,家长们评价子女的首要标准是“听话”,这其实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产物。今天,劳动场所从家庭转移到社会,而开放的社会需要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性格。这就要求父母树立以子�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灌输式的,家长说什么,子女就做什么;家长让做什么,子女就做什么。子女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这种教育模式,束缚、禁锢了人的头脑,很容易扼杀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孩子长大后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家长应解放思想,放手让子女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主动接受教育,要变被动接受家长的“言教”为主动接受社会的教育,通过实践增长才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为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自己必须首先具备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父母人格魅力的陶熏。人格魅力是每一位父母都渴望具有的,但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历练才能成就。所以无论自己现在是贫穷还是富有,是普普通通还是颇有名望,都要通过学习提升智慧,通过练习放下自私,这样家长才会和孩子一起成就魅力人生。人格魅力具体表现在:有一颗孝悌、仁爱之心;心胸开阔、笑脸迎人;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具备坚强的意志力。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父母们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轻松型,压抑型,放任型和情绪管理训练型。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属于压抑型的家庭教育。孩子常常因为表达悲伤、愤怒或恐惧等情绪被训斥、管教或惩罚。这些策略的效果使得相反,因为这些孩子错失了体会自己情绪的经验,不懂得如何有效应对情绪。所以长大以后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毫无准备,我们要做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担当起孩子情绪世界导师的的角色。不止接纳孩子的情绪,更要对不当行为划清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家教教育中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可以说,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而关系好的前提就是亲情,即充分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知音的能力。好父母永远跟孩子是一头的,因为亲情能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盟友,而非旁观者。
家庭教育要先悟通而后谋术,以鼓励为主,积极诱导,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理智施爱、爱而不骄,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赢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说出心里话。正确理智地对待孩子的叛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和抗挫能力。
静下心来阅读吧,提升自己,陪伴孩子。
最近因为公司安排,拜读了魏书生所著的《好父母好家教》一书,这本书从家教事小意义大、家教有法无定法、教育子女德为先、学习指导要科学、成才之路万千条、热点问题综合谈、防止家教进误区、名人教子面面观几个方面展开家教漫谈,为众多家长出谋划策,答疑解难,令我感触很深。
作为一名教育咨询师,在平日的咨询工作中,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学习、孩子不服父母管教、孩子喜欢打电子游戏、孩子越来越叛逆,我想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曾有过许多的困惑。《好父母好家教》这本书不仅向每位家长,也向每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的成功教育例,他不仅告诉家长该如何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让我了解了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应该如何帮助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良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应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有个正确的引导,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良和谐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而“教”“育”是一门学问。世上从来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父母常常从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或者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为了一点过错,或是唠叨不止,或是大声数落,甚至不分场合,不分时宜,随意骂人,动手动脚,全然不顾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而实质上这样的批评教育不但收效甚微,还会对孩子脆弱的心灵带来伤害,造成孩子不自信,心里压抑,或者久而久之,父母如此“教育”,会被孩子默默排斥,无声反抗,反而激起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失去了批评的效力,因此,“平时,采用轻声细语的批评方式,体现出一种父母对孩子友好商量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结果是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他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去为孩子着想,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则不再是针锋麦芒,而是平等的沟通了。
周末,我和爸爸一起亲子共读《家教周报》第828期,在这期的家教周报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食盐的妙用,神奇的杯子,世博会的知识,还有很多感人的小写作。
由于5月9日是母亲节,所以这期的小写作内容全是描写母亲的,从这些文章中我看到了母亲的伟大,我们要尊敬我们的母亲,因为�
在读《女儿住校以后妈妈的日记》我还学会了两个成语脱缰之马和断线风筝,开始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爸爸就耐心的讲解给我听,直到我能理解为止。后来我还用脱缰之马造了个句,我说我一放学就像一个脱缰之马,说的爸爸哈哈大笑夸我掌握快。
还有,我特别喜欢和爸爸一起做妙语连珠,今天的妙语连珠填的全是方向,而且还是反义词,有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我都填出来了,我好开心啊!
总之,我喜欢同爸妈一起阅� 所以我喜欢和我的爸妈一起读书。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这本书,这本书共八章,有68封书信组成。每一封信都有标题,如:“家庭是学校的第一道染缸”“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轻声细语批评效果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干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家庭分忧能使孩子更坚强”“听孩子把话说完”“训子莫在广众下”“布什的夫人为孩子读书”等等。
《家教漫谈》深深的吸引了我,正如魏书生在序言中所说:“一个好人的身后,必有一位好长辈给过他终生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也往往有一位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都难以摆脱的误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教意义重大,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
对我感受最深的是”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享受“这一篇文章。针对我儿子的情况,我只要求他完成作业,并没有给他灌输:把学习当成享受的思想。以至于他有时候厌恶学习。我这学期要学着魏书生的做法去引导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背课文,我要让孩子们体会到背诵的快乐,让他们写出背诵课文是享受,写作业整洁,让他们体会到作业干净,整洁的好处。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去勉强孩子们。教育他们高层次的享乐观,把学习,把劳动,把完成作业当成人生的第一享受。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不管是我们的父母辈,还是身为父母辈的我们,在子女出生的那一刻,不仅肩负着养育子女的义务,更担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常言道:养孩子容易,教孩子可太难了!时间充沛的寒假,让我们在邰城实验学校的倡导下,一起走进著名教育家、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的《好父母好家教》教育大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龄前的孩子和父母寸步不离,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身心发展。一个孩子日积月累的品德,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启蒙与延续。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保护欲很强,其实无非就是怕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怕孩子受自己受过的罪,现实中我们越想保护孩子,结果孩子越是反其道而行,和孩子的相处中我突然明白了“我的孩子不就是曾经的自己吗?她现在的所作所为不正是我曾经的所作所为吗?”那么,身为过来人的我,为什么不能以身作则、换位思考、体谅孩子的言行举止呢?难道我希望我的孩子走的是我的走过的路?不,孩子必须走自己的创新之路,是与我完全不同的人生,只有一路上跌跌撞撞才能茁壮成长,才会一代更比一代强!
因为怕孩子没有听懂学习内容,所以让自己变成精心辅导型家长,随着学业上升,也逐渐暴露出孩子学习上的弊端——遇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找家长,而不是用自己最聪明的大脑思考。认识到自己家庭教育不足时,重新调整教育方案,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时,先让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运转思考,找出题目给予的有用条件,想题目最终要什么?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孩子通过独立思考成功解密,心情无比喜悦,不仅激发了孩子想要自我解密的意识,同时也会铭记于心。这不正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道理!
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多给予孩子鼓励与赞扬,孩子会回报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孩子都不曾要求我们出口成章,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七步成诗。陪伴、引导、尊重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处变不惊、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引以为傲的人,成为自己人生旅途最靓丽的风景。感谢邰城实验学校的倡导,感谢魏老师的教育理念,让我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以后家庭教育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染缸”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都是一匹白丝,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就是画家,平其所好,任意在纸上,丝上浓妆涂抹,或者轻笔细描。读了这本书使我获益良好。使我重新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使我明白如
有的家长,在孩子出发前,就设计好怎么教育,养育孩子,如: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坚持给孩子读书、唱歌与孩子聊天,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的滴滴,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培养。
如果父母随意养育孩子,任其自由发展,认为孩子吃好、喝好就行其它一律不重要。特别是学习、习惯、能力等方面更是不屑一顾。那么,孩子到了上学时,则,与其它精心养育的孩子相比差了一大截,也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另外作为父母,千万应该谨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要时时刻刻、时时处处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已给孩子树立典范。否则,将给孩子带了无法估计的损失。
曾经有人问我,家长与孩子,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吗?如今我读了这本书,明白了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知道做孩子的朋友不容易,还需要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那么孩子一定会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孝父母。父母也一定感觉自己和孩子的心贴近了。我们自己也在进入良师益友的过程中。
不管是对家务劳动还是对教学的工作,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对知己的学习,全是敷衍了事,应付差事。这些现象没能以前家长的重视,有的还为孩子开脱。说孩子小贪玩,不懂事。“树大自然直”再大些就好了。
有些父母长对自己的孩子一天天膨胀的物质要求感到头疼。为了应付孩子家长常用“这东西你现在玩不了,以后一定给你买”,这个现在你不懂,等长大了在给你买。等话语来搪塞一时。这些说法可能当时很灵验,孩子不磨不哭闹了。但幼小的`天真的心灵在企盼着“以后”“长大了”能得到心爱的东西。而“以后”“长大了”究竟兑现了没有呢?一些父母恐怕早忘得一干二净了。但他们能照猫画虎地去模仿,按照父母的样子去做。孩子不了解承诺的真正含义,他们也不了解信誉意味这什么,他们更不了解失信将失去严肃的人格。因此他们可以对任何事情轻率的许诺,他们也一定对自己的诺言不负任何责任,就这样孩子就逐渐成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第一课堂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就是第二课堂,是对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为了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也十分用心。从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强意识入手。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意愿,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的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要想孩子优秀家长首先要优秀哦!
总之,家教事小意义大“染缸”的大权全在父母啊!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因此,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成才,不仅是社会和学校的事,更是每个家庭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承担起社会和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把孩子教育成具有“四自五爱”思想感情的新世纪的好少年。
说道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的体会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育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同时又是一位年轻的家长,因此教育孩子方面是肤浅的、渺小的,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我无法一一破解,常常觉得痛苦和疲惫,于是《好父母好家教》一书自然对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他那深邃的思想深深地震撼着我,使我没有任何拒绝阅读的理由和力量。不久前,我细读了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作者是人称“现代孔子”的魏书生,他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同时又是一位成功的家长。他的教育思想光芒四射,家教经验独树一帜。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道出了魏教授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理论指导和博采众帮独具特色的经验。可以这样说,读完这本书,我获得了许多及时有效的。教育良方。本书蕴涵着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实质和方向的大问题,如: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如何批评孩子)、教育子女德为先、后进生也能成就大事业……等,近七十种非常新鲜而又有活力的案例,实在又实用,言辞恳切,入情入理,令人心悦诚服。
魏教授提倡特别重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他说:“平时,采用轻声细语的批评方式,体现出一种父母对孩子友好商量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结果是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他的。”的确,对孩子是这样,对学生更是这样。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大声训斥或批评孩子之后,孩子难受,我们心里更难受、更后悔,总觉得发火发怒,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伤害更重的还是自己。孩子的自尊心是稚嫩的,如果由于我们批评方式不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可是得不偿失的。
魏教授在教育上成功的做法还有赏识教育。书中的一个事例让我记忆犹新: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他的班,他说:“你们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到自己的优点。”这两个孩子说自己没有优点。魏教授说:“不可能,我都已替你找出两条了……”后进生对批评往往能非常镇静地对付,要给他们说优点,他们反倒脸红了。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学不好的,只考了8分。”魏教授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哪!”这个差生就来劲了。魏教授就这样把孩子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脑神经激发起来了。这就是赏识的力量呀!看来,在教学中,我们还是多一些赏识为好,我们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把每一位后进生看成是大器晚成者,要关爱他们。想想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毕加索等上小学时不都是老师公认的差生吗?说到赏识,可能有不少同仁认为“你如果……就更好了”、“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这样的话语是廉价的赏识,可我经常用。我想观点不一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作为第一线的老师,不是去证明许多教法的没道理,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与自己有用的花粉,酿造自己教学的蜜。
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亲子阅读就是最长久的陪伴。现如今,比起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亲子阅读,就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把父母与子女牢牢吸附在一起,慢下来,“阅”读书,“悦”生活,遇见更美的自己。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日常都是和文字打交道,不管是工作中的八股文,还是闲暇时的散文随笔,工作、生活都与文学息息相关,开启了一段静谧绵长的书香之旅。孩子出生后,我反对拔苗助长式的早教,不主动教书认字,而是给孩子讲故事,教她听书阅读。我十分珍惜难得的闲暇时间,那是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择一良辰,搬张凳子,打开台灯,轻翻小籍,女儿或趴我身上,或坐我腿上,大部分时间我讲她听,有时候会冒出一些可爱的。童言稚语,我每问必答,十分享受,并且乐此不疲。那些母女共读的时刻,空气中弥漫的是淡淡的书香,还有浓烈的爱的味道。
龙应台《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父母与孩子其实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孩子三岁以前是完完全全属于父母的,这个阶段,读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父母一起共读,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多年后,孩子长大,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当年与父母共读的那些美好时光,那张破凳子,那盏旧台灯,那本泛黄的小书,还有父亲母亲陪读的温存。那是爱的记忆。
书是心灵的鸡汤,书是一艘潜水艇,带我们探索海底的无限乐趣;书是一座宝库,而我们就是一位位采矿工人,采集着一点一点的矿石宝物。
人生中我曾看过的,细细品味过的,反复咀嚼过的第一本书就数《我给海妖当家教》了。这本书是我最喜欢,而且是我认为最有收藏价值的一本书。下面就让我来向你介绍一下我和她的故事吧!
记得那是一个赤日炎炎的夏日,我正在房间里看电视,忽然,妈妈回来了,递给我一本故事书,它就是《我给海妖当家教》,我的眼前一亮,拿起书就是一个劲儿地看,翻开书映入眼帘的就是人物介绍,第一个是千家飞,在书中她活泼、开朗、有志气,让我很是佩服,而第二位最令我讨厌的人秦风儿,虽然她人称“八角城的华罗庚”,虽然,她有一颗贪婪的心但自从跟了千家飞之后,还帮龙她不少忙呢!第三个重要人物就是汐佳,堂堂正正的胖小海妖,1+1对于她来说,就是噩梦。
翻开第一章汐伯古尔,也就是汐佳的爸爸,把千家飞带到了海底,可恶的八带熊头领,名叫匍匐凤的怪物用一颗夜明珠,博取了秦凤儿的欢心,可贪婪的秦凤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中了八带熊的诡计,可是再想想表妹,�
天渐渐暗了,我拿了两个西红柿,一个给我,一个给表妹,"来,亲我一下。”“么。”“嗯,很好,给我咬一口。”她乖乖的。伸出了手给我咬。当然,我就轻轻的咬了一口,那种感觉真的很爽。我心满意足的给了她一个,可是贪心的她把两个都抢走塞在了嘴里,可是却把自己噎到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这一点和秦凤儿倒有点像,就因为贪心,被八带熊变成龙鱼人,差点成了不死的尸体,也就是盐渍木乃伊。最后,邪不胜正,匍匐风被数学打败了。
书是心灵的窗户,书是一条飞毯,带我们遨游世界,书是一位老师,教我们许多知识,让我们懂得更多道理。
自本人读了《家教成功启示录》这本书之后,感触非常深刻,受到很大震撼。我深深懂得了,作为家长,把孩子教育成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就像一件产品,家长就像该产品的生产者,将来孩子成为一件次品、合格品、优等品,要靠父母的打造。怎样打造好这个产品,父母自身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是个麻将不离手,脏话不离口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将来能够成材吗?如果父母是个爱学习、懂礼仪、讲道德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怎能不成材。
不管什么样的家庭,渴望儿女成材,天下父母同心,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我们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自身尤其重要。就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想把儿女教育成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象《瘫痪母亲陈徽黎育女》的故事一样。我想:所有读了这篇文章的父母,都会为陈徽黎这位双腿残疾的。母亲,可敬可叹的举动而动容。当我读到《一对山村农家夫妇教子》的故事,使我思绪万千,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儿女树立读书的榜样,不是逼着孩子读书,而是在孩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孩子的的做法,使我受到很大的启示。他告诉了我,平凡的父母可以教育出不平凡的儿女。当我读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两代人的家教》故事时,使我深深感到:教育孩子,不能当面批评孩子的稚嫩习作,这样可以避免让孩子产生被“否定”的情绪,使孩子那幼芽般的兴趣不致夭折。要鼓励兴趣、鼓励自立,让她自由发展,树立信心。
其实把儿女教育成材,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他不仅使父母自身的价值得到提高,而且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说:为了把儿女教育成材,做为父母的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为把儿女“打造成”一个“优等品”而努力奋斗。
今后,我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全新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使自己的孩子在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同时也让自己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等得到升华,从而对孩子产生极其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那日看见我园青年教师正在挑选迎江区图书漂流的图书,我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一口气挑选了四本,我笑着对她们说:“今天我捡到宝了!”对于我来说,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我读的第一本便是《家教对了,孩子一定行》,我利用周末时间通读全书,感触颇深。作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用心的爸爸。 在这本书里,他并没有长篇大论讲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而是结合生活中的点滴讲解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育孩子的方法选择最适宜。
鞋子穿着舒服不舒服,不取决于名牌,要看脚的感觉。家庭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天赋、个性等必然因素,结合生长中的偶然因素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而且孩子是不断变化的个体,这就要求家庭教育不能盲目跟风,不能赏识教育盛行时就一味的夸奖到底,虎妈狼爸盛行时棍棒教育又浮出水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孩子的教育既要有鼓励、赏识,又要有批评、惩罚。
二、塑造孩子性格抓住关键期。
塑造性格,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气质倾向,长期引导,慢慢改变。我们都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其实孩子的听话有可能只是屈服于家长威严之下的外在表现。家长真正要做的是抓住性格塑造的关键期,抓住每一个影响孩子性格的因素,引导孩子向善,远离偏激,取长补短,慢慢培养孩子缺失的那一面。
三、习惯培养着眼于细微之处。
以往家长会高高在上的指挥着,说这个习惯不好,你要改改,殊不知成效甚少。我们家长要改变策略,从细微之处入手,在坏习惯养成之前就把好习惯教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中有他人,学会分享,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爱上阅读,这些都是孩子们需要慢慢养成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孩子的榜样,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孩子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四、多元评价孩子的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评价可以夸张些,但“你真聪明!”“你最棒!”等,孩子们会感动很高兴,但是不客观,随着孩子上学后,就会发现不是最棒的,会失落,会迷茫。因此,对孩子的评价,越早对孩子多元评价越好。这一点,我很有感触,这些夸张的评价常常出现字现在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作为幼儿教师更要学会多元评价幼儿。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性,找到适合的家教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多读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帮助更多的家长走出教育的迷茫。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种永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上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孩子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
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成就大业的人,都是具有很强的执著精神的人。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将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从上小学三年级时妈妈就让我订了《家教周报》,从未间断过。每当发放《家教周报》妈妈就让我赶快拿回家,抽空我们俩一起阅读。
每一期家教周报都有许多版块:关注、锐评、习作、校园、论坛、益智、亲子、健康等等。我最喜欢看其中的关注、习作和益智版块,而妈妈最喜欢的是亲子和健康。这份报纸很好,“关注”版块可以让我知道很多过去不懂的事情;“习作”版块中我可以读读同龄孩子写的作文,了解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丰富了词语积累,还开阔了我的视野;“益智”版块可以开发我的智力,让我的大脑变得更聪明,更有趣的是还可以拿其中的“脑筋急转弯”来考考妈妈。
今天我又拿出了几期《家教周报》,还学了不少知识呢:环保很重要,低碳减排要从每家每户做起。节约每张纸,每滴水,每度电,特别是懂得了不用电器时要把电源插头拔掉,否则也要费电呢。
家教周报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它让我受益匪浅,它 我从心底里感谢你——我的好老师《家教周报》。
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也同样适用,所以我认真阅读了其中的故事,它们包蕴着丰富的哲理内涵,每篇故事都以精练的文字道出了故事的深刻内涵,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拥抱挫折》这则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子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捡起来带回家,想看看蛹是怎样孵化成蝴蝶的。过了几天,蛹出现了一条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很久,身体却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出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飞翔于天空中,沐浴大自然的阳光,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由此我想到了我带的班级,班中有位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人缘好脾气好。她真是“各科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各位家长眼里理想的。好女儿,各位学生心中暗地里学习的榜样”。升入三年级,这样的孩子自然而然成为班长的候选人,不料,在班级竞选中她却意外地落选了。后来她就变了,原本文静的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常常 试想这样的孩子将如何面对日后更多的挫折,更大的压力呢?当今发生在学校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动不动就逃学,父母、老师稍加批评,就要离家出走,更有甚者跳楼自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使得家长、教师谈虎色变,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恐学生走上绝路。反思这一现象,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相当优秀的,生活当中一帆风顺,没有受到过教师和家长的批评责骂,没有遇到挫折,在老师和同学中有很高的评价,可是一遇到挫折,立即恨起了周围的人和事,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以至发生令人悲痛的事情,这些人就像上文中讲到的蝴蝶,没有遇到困难和挫折,臃肿而干瘪一样,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外界的风雨。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经常进行耐挫教育。如在班级里或校园中发生了挫折事件,教师应及时对事件进行宣传普及,举行班队讨论或者让学生写几篇关于耐挫折的小文章,抓紧时间开展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校活动、主题班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因此,耐挫教育也应在家里、在社会活动等各个环节进行锻炼。所以教师要寻求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共同帮助受挫能力差的孩子。使学生适应各种挫折环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管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成功家教经典故事》的每个事例都有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犹太家教智慧》这本书用通俗幽默的写作风格,描述出犹太民族的文化精神,书中内容包括:成功黄金律、生命教育、美德教育、健康教育、处世教育、享乐教育、婚姻观、金钱教育和公民教育……
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富有、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视教育如敬神的民族,教师的地位仅次于上帝,这也就是这个民族历经浩劫而不灭的真谛之一。
犹太人为什么会一直这么成功呢?一是因为犹太人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压迫,忧患意识使他们的能力充分地发挥;二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
现在国内有许多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一心要把小孩往最好的学校里面送。但是,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家教的重要性。家教得好,对小孩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甚至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看了《犹太家教智慧》这本书之后,觉得很有收获。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如何教育小孩的书,里面很多的思想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可以引起我们自身的。反思。让父母们知道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才有能力好好地教育下一代。在家庭教育里,如果成人都没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又怎么可能谈得上教育的提高。其实,家庭教育是小孩子教育里最要的一环,但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忽略了。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事例,让我们做家长的重新反思家教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了更高的认识,明白了要使孩子成才,不能只依靠学校老师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