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其对我们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为大伙儿分享的3篇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仅供参考。
篇1: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名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篇2: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最近在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中,有档节目很有意思,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乍一听上去很容易,字谁不会写啊,但就这简简单单的方块字难倒了众多英雄豪杰。
不过回想近几年,自从进了大学,动笔写东西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要么是写些公式或是划重点,感觉考试周那么短短几天,写的字绝对超过了前几月的字总和。有时侯上课记笔记突然又不会写的字,轮廓就在脑海里,但就是写不出来,就直接掏出手机输入法查得了,在平时也是打字居多,什么难写的字打下拼音就一目了然,字典什么的早就积上一层灰了。
有人说是因为如今大量的错别字充斥在网上,浮躁和草率,造成了这点;有人说这是键盘打字留下的后遗症,过度的依赖,字已无神。但我认为是我们失去了对汉字的敬畏,不再去理解每个汉字的深层意思,而只是把其当成一个符号,一个用来沟通表达的工具。
其实,汉字,在神话传说中诞生,天神授意,仓颉造字。从远古的大山里走来,山河为骨,日月为魂。从那些穿越历史长河的石头,兽骨,彩陶之上,依稀可见当年古老的祭祀,顶天的英豪,远古的传说。
汉字,站着是一首首诗,躺着是一篇篇文。诗人填词赋雅,歌以咏志;作家抒情咏志,挥斥方遒。汉字的美,醉倒了多少文人骚客,痴迷了多少红粉知己。
诗情,书韵,文美,在汉字的承载上相互辉映,升华了精神,开阔了视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字一方天地,民族的精神,文化的源根,中华血脉的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书写文明的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篇3: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的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的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的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的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的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队的罗弋洋,他的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的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的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的淘汰者。每当 听到倒计时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的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和中国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国学家”误国,科学家才能拯救汉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用死记硬背来消磨国人学习文字的乐趣,用将来注定要用计算机来做的事情来强占孩子们的宝贵光阴;而科学家们默默地把古老的汉字带入了新的领域,他们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汉字处理软件,区位码,汉字库,五笔字型,智能输入法,手写识别……在一群“国学家”扭捏作态,瓦釜雷鸣的同时,是科学家保持了汉字的生机活力,赋予汉字真正的青春!
华丽丽的分割线。作为曾经省实验中学的机修,以及现在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我是怀着批判的心情去观赏这个节目的,不瞒阎女士,毛女士(不知道她老人家退休了没有?)和杨先生说,我对高中语文(不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语文)怀有深深的敌意。但是我当然是不会在现实中发表以上言论的。现实中的言论要平和,细致,娓娓动听,最关键的是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如下:
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世界中,汉字,乃至整个教育本身,都必须要正视这种瞬息万变的挑战。
不可否认,从体裁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超越了《百家讲坛》和《走进科学》,真正吸引了多数公众的眼球,达到了普及
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汉字,广泛宣传国学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我认为,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它的作用。
首先发表我对汉字作用的认识。我认为,排除掉感情因素,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就如同人类的肤色,计算机和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并没有截然的优劣之分。例如,英语由于字母较少,而容易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中表达(要表达所有拉丁字母和常用符号,只需要最多8位二进制数字就可以了,而汉字及其常用符号通常需要16二进制数字位),但是汉字却拥有信息密度更大的优势,例如,同样的文件翻译成各国语言,通常中文版的篇幅最短。而微博有140个字的限制,使用汉字所能包含的内容是最多的。容易看出,一种人类文字,字母较少则容易编码,字母较多则信息量大,这两种优势是共轭的,必居其一,可以折中,不能兼得。由此可知,语言本身的特性并不是语言命运的决定因素。
但是,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一些语言取得了优势地位,而一些语言却失传或者不再使用了呢?例如,拉丁语就是一种不再使用的语言,现在仅仅在某些场合下应用,利用的是其“因为不再使用而不再变化”的特性;一千年前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当时很多先进的思想和书籍是通过阿拉伯语来传播和保存,但是现在其地位早已让位给了英语。
我们思考一些相似的问题:为什么Windows成为了个人计算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不是Linux和Mac?为什么苹果iOS和Android成为了手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WindowsPhone只是
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众的选择?并不是系统功能有差别,一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用另一种操作系统也完全可以实现。比如,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有图形界面,都可以用来上网,等等;任何手机操作系统都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GPS定位,触摸屏,等等。
但是,Windows首先结合了图形界面和硬件兼容这两大优势,比当时其他操作系统更易于使用,支持更多更便宜的硬件设备,所以赢得了用户和硬件厂商的大力支持;iOS首先创造了“应用商店”这种充分发挥软件开发者积极性的模式,赢得了开发者的热情和最丰富的应用。
操作系统的兴衰是最近才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相比于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了解的细节可以更多,分析可以更准确。从中我们发现,载体承载的方式,承载的内容,以及承载的创造力决定了载体的优劣,这三点经常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例如,Windows系统的路线是“方式→内容和创造力”而iOS则是“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我认为,同为载体的文字也是如此。
秦汉时期笔和纸的发明对汉字的成型和普及作用是不能抹杀的。直到如今,纸亦是最为廉价的实体书写材料,对于中国文化普及的作用可想而知。毛笔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字的字形和艺术性。西方文字多为规则的几何图形,而汉字中则有多种曲折的笔画,而且仅仅一个点就可以有多种笔锋的变化。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世界上只有汉字是专门为了纸笔书写而设计的,因为纸笔的普及与汉字成型几乎
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同在秦汉时期,而其他文明语言成型的时候都还没有纸和毛笔这些廉价而优秀的书写材料,有的甚至还要口口相传,所以其他文明所创造的文字信息量和准确程度远不如中国文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方式→内容和创造力”的例子。
一千年前,远见卓识的穆罕默德曾经说:“即使知识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于是当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横亘于亚非欧大陆时,阿拉伯语成为了传播世界知识的载体:来自中国的四大发明,来自印度的数学,来自欧洲的经典科学和哲学。但是,几代统治者之后,阿拉伯帝国渐渐落入了因循守旧和宗教教条主义的窠臼,尤其是近代以来,渐渐被积极传播文化思想(传教?)和不断创造新科学技术的英语所超越。这个例子中,前半段是“内容→方式和创造力”,而后半段是反向的“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现代以来,英语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首先占据了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即使日本人发明的编程语言亦要使用英文单词来表达(Ruby语言),这再次巩固了其世界上最广泛使用语言的地位。而汉语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影响力逐渐恢复。现在,世界上的知识和信息在以大爆炸的速度不断创造产生,语言的承载方式、内容和创造力也在飞快地互相促进发展。
以上三个事例表明,不论是内容,方式还是内在创造力,科学才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竹简代替了青铜,纸笔代替了竹简,活字印刷又代替了纸笔。随着科学的进步,创造、传播和保存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方便,廉价
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和普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笔忘字真的是一种退步吗?我们发现,古代人不乏记忆力很好的例子,东汉时,张衡“一览便知”;三国时,张松“过目成诵”。印度的史诗《摩柯婆罗多》,西藏的史诗《萨格尔王》,洋洋洒洒数百篇,完完全全由口耳相传。但是现代,偶尔有小儿能够背诵几篇名篇,甚至圆周率若干位数,而被誉为“神童”。正式学习工作的场合,有时需要背诵一些古诗古文,一些精彩桥段,却再没有需要长篇大论背诵的情况了。
人类的记忆力并没有退化,因为根据自然选择原理,历史上没有什么因素会去让记忆力更差的人类个体留下更多的后代从而拉低人类整体的记忆力——甚至通过一些现代化的训练方法,现代人的记忆能力很可能会超越古代人。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纸笔,印刷术等记录传播工具的出现,人类已经不需要把绝大多数信息保存在大脑里通过口耳相传了。书籍的传播效率和信息量远远超越了人本身,而且保存时间也可以远远超过人的寿命。和那些延长四肢和视力的工具一样,人类的大脑功能也被延长了。
近几十年来,个人计算机和便携智能设备逐渐成为了人类创造、传播和保存信息的主要媒体。虽然纸笔、纸质出版物等传统媒体仍然存在,但是其书写速度、书写便利性、交流互动性和信息量等指标皆远远不及前二者。在一家现代化的生产力部门中,信息的编写、汇总、统计、交流等,几乎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和手持智能设备,离开这些工具就寸步难行。
写到这里,我必须对那些致力于将古老的汉字信息化,使我们能
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够在今天的计算机上方便地阅读和书写的科学家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的王选,发明五笔字型的王永民,发明汉字处理软件的求伯君,发明网络智能拼音输入法的马占凯,等等,还有更多的成果,我们甚至说不出幕后工作者的姓名:区位码,汉字字库,汉字手写识别,汉字语音识别……有他们的成果,汉字才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生机勃勃的语言,活跃在生产力和互联网的前沿;否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汉字很可能会迅速地被淘汰,例如,我们将不得不使用英语工作和上网,而中文内容就会像图片和乐谱那样,需要花费更多的流量才能传输,而且难以准确归类搜索。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些科学家们真正拯救了汉语。
由于信息化的借力,汉语已经更加容易学习使用了。使用智能输入法,包括智能设备的12键输入法,普通人的打字速度要大幅超越写字速度。而且对于不认识的汉字、词语、成语和典故,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来查询,比翻字典还要省时省力得多;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可能语音识别可以代替键盘成为主要的输入设备——虽然现在它还只是一个娱乐功能——届时汉字的书写速度和便利程度还会更上一个台阶;在互联网上查找成语典故、名家名句等引用资料,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作品中,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查阅和手抄,效率更是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另外,使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任意修改已经写完的文字,而手写稿就不得不改完之后再重新抄写了。综上所述,虽然现在我们还可以认为手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但是它已经渐渐不是最重要的,未来可能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能力了。就像纸笔
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已经流行之后的甲骨文和金文,我们仍然可以阅读它,欣赏它,但是它的传承任务可以交给艺术家们,而不是普通大众了。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的观点非常激进,但是你们一定要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化的速度。我的一位大学教授讲,他年轻的时候,计算机的概念还是占满整个屋子,用纸带来存储程序和资料,笨重、耗电、经常出错、一只蛾子落在电路板上就可以轻易摧毁的,外强中干的机器。但是很快磁带便代替了纸带,软磁盘代替了磁带,硬盘又代替了软磁盘……几十年后的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它的计算能力和可靠性可以碾压那时一间屋子大的计算机;而一张蓝光DVD可以存储那时全世界的计算机程序;那位教授年轻时擅长的,阅读纸带程序的能力,现在早已成为屠龙之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汉语的“书写”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以计算机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再一次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它把人类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计算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可以专注于创造性的、规划性的脑力劳动。
我们今天研究、宣传国学,也必须要顺应这个潮流才行。应当适度忽略那些将来注定要由计算机来做的事情,而重视创造性的能力。例如,在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考察某些生僻字的书写方式,这在现代工作生活环境下,实在有些太过时了。这样的题目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到答案,嘉宾席上的那些国学大师存在感实在不强。不如设计一些更具创造性的模式,例如设计某场景语境,让双方选手各写出一个成语、歇后语,甚至流行语来形容,然后专家点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后专家和观众投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即使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也是很难直接搜索到答案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国学大师为选手见招拆招,随机应变的点评,而不是仅仅照本宣科念答案了。
如果将这种思路带入到我们日常的语文教育中,那么也许可以深刻地改变我们教育的体制,或者内容。即使这种体制,这些内容看起来有些超前,甚至在世界上也是首创——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教育长处,但是不一定要照搬——毕竟我国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还有很多孩子没有书念,而现在即使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个人计算机或智能设备,至少他也见过。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强国,而且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我们有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最勤劳智慧的人民,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实现的呢?,希望能帮助您!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这段时刻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美,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阻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现在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伙儿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汉字是一门艺术,假如用的好,会达到妙笔生花,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假如一个生僻字,讲话时来几个,写作时来几个,会让生活更有味;汉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恶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多重复读几遍,多推敲一下字词,会有更深层的体会和理解。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差不多掀起了汉字书写热,差不多让中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热爱和弘扬中国文化。同志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多读好书,多写汉字。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2)
最近,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也让我对汉字的六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切实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无穷。看着电视上稚嫩的的学子们认真答题的模样,蓦然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那些学生太差劲了,都差不多是初二的学生了,竟然连一些简单的词语或成语都写不出来。可随着难度的增加,有些字我也写不出来了。此刻,我才觉得自己太小瞧这竞赛了,同时,也明白什么缘故会有如此的竞赛了。随着信息化的出现,很多的人越来越不重视汉字的书写,键盘时代带来了输入的效率,也带来了提笔忘字的尴尬。数字和信息化时代,手指飞于键盘之上以及快捷联想的功能,让大伙儿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汉字的书写的确少了一些感情和依恋,提笔忘字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我们都快成了汉字失写族。
汉字的魅力和难点在于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有些字,有些词,看着可能明白如何读,可听在耳里预备写的时候,要么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么是觉得既像这,又像那,越琢磨越可不能,越琢磨越不像,最后,要么写成了同音字,要么把原本写对了的改错了,与平常的电脑打字完全是两码事。
电脑打字,即便遇上可不能或者是不记得了的字,连拼后选择便是,非常方便快捷。可正因为如此的方便快捷,使得原本该储存在人脑里的东西全存电脑上去了,最终的结果是手Word文档仅供参考
指越来越灵活了,可字却是越来越可不能写了。
我喜爱如此的竞赛,我们需要如此的竞赛。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所讲,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专门单纯、简朴,却能够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会汉字之美。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3)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竞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在激烈的竞赛中,刘浥尘的队友相继离场,然而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浥尘神态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足。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浥尘显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假如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假如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头顶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活泼,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浥尘顶住压力,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专门是刘浥尘,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常读书时,只看故情况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可不能去查字典。我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无止境,知识永久也学不完,让我们大伙儿一起来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吧!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4)
2013年12月13日晚上,我去田阳县实验中学观摩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
来观摩的学校很多,有实验小学、定律小学、三雷小学、田州镇中心小学、田绢小学、度立小学和隆平小学。到7点钟的时候,竞赛开始了。首先是低年级组的竞赛,现在上场的是实验小学,刚开始,实验小学还挺顺利的,可到了后面,实验小学还剩一二个人了,我不禁为她们捏一把汗。
低年级组的选手比完了之后,就到中年级组的选手竞赛了。因为是四、五、六年级的老老大大姐姐,因此都非常厉害。她们如此不分上下地比着,我的心也就一直怦怦的跳着,心想:实验小学的姐姐们能不能赢呢?真希望他们不要输啊竞赛终于到了白热化程度,有很多学校的选手都相续被淘汰了。看到如此的场面,我内心又想:我们实验小学还剩三个人,而田州镇中心小学只剩一个人了,看来实验小学赢定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实验小学的姐姐们赢得了中年级组的竞赛。后面还有高年级组的哥哥姐姐的竞赛,惋惜太晚了,我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通过观摩这次竞赛,我明白了古人是多么伟大,他们造出了一个个字。就比如讲孝那个字,它的结构是老在上,子在下,就讲明儿女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时,我也非常佩服能去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哥哥姐姐们。因为,平常妈妈三申五令地叫我复习。我却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去寻其它的小朋友玩,到了现在,我才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只是这不要紧,因为最重要的是我参加过了,而且我以后也可不能光想着玩,还要多听妈妈的话。因此,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复习,多听妈妈的话,争取以后被入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5)
最近,田阳县教育局举办了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和妈妈有幸能到现场观看。看了这场竞赛,使我受益匪浅。
本次竞赛分为两个部分:小学部分和中学部分。小学部分分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中学部分则只有初中组。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均有田阳县实验小学、田州镇中心校等六个代表队,初中组有田阳县实验中学、田阳县初级中学、田阳县民族中学三个代表队,每队各有五名选手组成。竞赛的规则是每个选手轮番上台答题,在规定的时刻内,答错被淘汰,答对就顺利进入下一轮竞赛。
竞赛开始了,先是低年级组选手们上台,三十名选手既严肃又紧张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众们以阵阵的掌声给予鼓舞。前面的听写题比较容易,选手们一个个答对了,后面的出题越来越难,台下的我也被难住了。例如露美村那个词,我曾把露写成路,场下的许多观众也和我一样,错写那个露。正当我们为台上的选手担忧时,她竟然写对了。台下的观众连忙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一边看台上的竞赛,一边听妈妈的解释。原来,露美村是那满镇的一个村,是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的联系点。自从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露美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家园。现在的露美村差不多变成一个美丽的乡村。电视上就经常播放该村的画面。哦妈妈,也许这位选手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吧。我想假如要增长见识,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新闻,了解社会的进展和变化。
低年级组的竞赛结束后,接着是高年级组选手上场竞赛。高年级组听写的词汇大多数来自课本,选手们应答得心应手。最值得我敬佩的是,他们一个个书写端正,字迹清晰。这不禁使我想到我在学校参加初赛时,听写拮据和干涸两个词时,把部首古的横竖写成横撇,结果被淘汰,也就没有实现我参加本次竞赛的梦想。我想我应该学习高年级组的选手写字工整的优点,同时在遇到生僻字时,多查字典,记清笔顺笔画。
高年级组的精彩竞赛刚刚落幕,激烈的初中组竞赛接着开始。初中组的词汇难度非常大,然而选手们稳扎稳打,大概没有一点难度。就在选手们暗暗自喜时,天空难道不作美,雨开始一滴一滴的飘落。最后的对垒是田阳县民族中学的一位姐姐勇挑重梁,一人对抗田阳县实验中学的四位姐姐。开始她沉着应战,从一对四打到一对二,依然表现非常从容。雨下得越来越大,台下的观众纷纷离场躲雨,这位姐姐的情绪大概受到阻碍,急匆匆地把闭门羹的羹写成羹,多写了一横,因此输给了对方。我认为做任何一件情况都要用心致志,而且要学会自我检查,千万不要受外界条件的阻碍,只有如此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