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孔子的名言(经典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放于利而行,多怨。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过,则匆惮改。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孔子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46、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4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48、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4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 《论语》
50、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51、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丘
5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 《论语》
5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 《论语》
5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丘 《论语》
5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 《中庸》
56、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57、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论语·子路》
58、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59、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60、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 《论语》
6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论语》
6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63、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论 语》
64、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6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6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论语》
67、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6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 《论语》
69、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 《论语》
7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论语》
71、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72、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73、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7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 孔 子 《论 语》
75、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论语》
76、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 《论语》
77、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论语》
78、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 其中矣 。 ——孔子 《论语》
79、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 《论语 》
80、 民无信不立。 ——孔丘
81、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论语》
8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 子
83、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 《 论语 》
84、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 语》
85、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 《论语》
86、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论语》
8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8、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 《论语》
8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 《论语》
9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论语》
91、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9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 《论语》
9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论语卫灵公》
94、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95、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孝经》
9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论语》
97、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98、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 以行 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 《孝经》
99、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 《论语》
100、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 《论 语》
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
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1、巧言令色,鲜矣仁!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过犹不及。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克己复礼,为仁。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寝不尸,居不容。
2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24、朝闻道,夕死可矣。
25、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9、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4、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8、刚、毅、木讷,近仁。
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8、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