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上市的市场选择【最新2篇】

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海外上市的市场选择【最新2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海外上市乃大势所趋 篇1

与吸引外资一样,对于中国内地企业海外融资也一直存在着争议,然而――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充分利用了海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自身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其融资等各项功能也在逐步发挥出来。许多在海外上市的大型企业开始回归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大型国有银行开始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香港资本市场同时上市融资;而不少中国内地上市企业也在积极准备去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进行全球融资仍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其背景就在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一体化;而随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币的日益国际化,吸引部分海外企业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融资也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势头很猛

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可分为两类――海外直接上市和采用海外红筹的方式上市。所谓海外红筹方式,即由企业的投资者(或实际控制人)在境外注册一个为此上市目的而成立的海外控股公司(通常是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成立的税收豁免型公司或香港公司),通过海外重组,将企业权益(包括股权或资产)的全部或实质性部分注入该公司,并以该公司为主体在海外上市。不过,大型国有企业多采用海外直接上市的方式。

1993年青岛啤酒挂牌香港,揭开了中国内地企业海外融资的序幕。据统计,2003年中国内地企业境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5年,境外IPO的数量为79家,筹资规模达到204.3亿美元;2006年前三季度,境外IPO的数量为50家,但筹资规模达到了179.38亿美元,平均筹资额升到了3.59亿美元。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对比来看,以2004年为例,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约合42.7亿美元,仅为同期境外上市的84家企业筹资规模的38%。

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集中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和创业板、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另类投资市场)和东京证交所等资本市场,但以香港和美国证券市场为主。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分为H股和红筹股两类。H股是指在港上市但注册地是中国内地的内地公司股票。而同样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若注册地是香港,则被归为红筹股。据香港交易所统计,截至2006年10月末,主板共有89家H股公司(其中两家企业已停止交易一年,股份市值不作计算)和85家中资红筹企业,市值分别为23590亿港元和25720亿港元,两者市值之和占主板总市值的43.58%;创业板共有45家H股公司和5家中资红筹企业,市值分别为135.4亿港元(其中4家企业已停止交易一年)和11.4亿港元,两者市值之和占创业板总市值的18.78%。至2005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8家企业首次在纳斯达克上市,多为互联网领域的高科 技企业;而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有18家之多,多是大型国有企业。

是理性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企业选择海外上市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不完善而被迫转向海外市场,二是期望获得海外上市的潜在收益而自愿选择海外上市。中国内地股票市场起步之初是服务于国企脱困,这一特殊目的几乎将民营企业摒弃于资本市场大门之外,也致使股票市场几乎只具有融资功能,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节约“投资人―管理者”委托成本等其他功能严重弱化。企业为了获取上市这种稀缺资源,不得不承担过高的时间成本及寻租成本,致使境内上市的实际成本远远高于直接成本。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法人股只能通过转让的形式流通,投资人、特别是专门以投资为业的风险投资必须通过企业海外上市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退出,这导致大量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不转向海外市场。此外,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虽然呈现较快增长,但总体规模和容纳能力有限,对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航母型企业而言,根本无法消化。

从企业自身来看,选择海外上市能为其带来各种潜在收益,如,可以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与海外投资人合作,可以吸纳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价值和企业价值;可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品牌价值,以便获取更大的发展。海外上市成为企业与世界市场联系的重要平台,通过资金、信息的双向流动,塑造更有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

继续推动企业海外上市

与吸引外资一样,对于中国内地企业海外融资一直存在着争议。反对者认为:第一,海外上市既不利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能让中国内地居民分享到优质企业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第二,某些行业的大型国企海外上市可能会导致失去控制权,或者泄露属于国家机密的信息,严重者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第三,可能存在着变相的资本抽逃行为。

其实,这里的问题是可以规避的。首先,企业海外上市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结果。随着内地资本市场机制的完善,不少大型优质企业正在积极返回中国内地上市,或者国内国外同时上市,中国居民正在逐步分享到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创造的优质企业产生的财富效应。同时,QDII正式放行,亦有助于中国内地居民和机构分享中资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可能创造的财富效应,也有助于中国内地居民和机构分享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成果。其次,企业海外上市就是以股权交换资金的市场交易行为,在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里,交易是相对公平的,中国政府不会放弃对特殊行业企业的控股权,并会采取恰当剥离相关业务的方式来保护国家安全。最后,变相的资本抽逃行为属于监管上的问题,可以通过监管机制的完善而加以有效控制。

应该看到,企业海外上市符合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潮流。在这一潮流下,跨国企业和产业梯度转移盛行,资金全球流动,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在科技和资本两个推动器的作用下日益一体化。如,外汇市场每个工作日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不断进行的证券交易所和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并购或扩张;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或地区资本市场加大了吸引境外企业上市的力度;等等。企业海外上市无非是这一潮流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企业海外融资与外商直接投资于中国是异曲同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之下,企业海外上市不仅是中国内地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更是其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竞争力上升的重要支柱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推动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并积极做好服务工作。首先,加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同时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方便各类企业融资。其次,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服务。一方面,针对企业海外上市中可能存在的抽逃资金或妨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对误导、甚至以海外上市为名欺骗中国内地企业的行为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企业海内外上市的服务和引导。应该加强企业教育,破解企业海外上市误区,帮助企业做理性选择。关键是要明确:什么样的企业适合海外上市,并给予一定便利;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中国内地上市,要制造这些企业内地上市的便利条件。再次,逐步放松资本管制,打通海内外两个市场的通道,使投资人和筹资人均可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最优决策。最后,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成熟的情况下,也欢迎海外企业到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来融资。

海外上市的市场选择 篇2

关键词:海外上市;资本市场;证券交易所

自20世纪90年代中信泰富借壳上市和青岛啤酒发行H股以来,大陆企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海外上市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NASDAQ、香港联交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国际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内企业数量已经超过600家。海外上市企业最初以国企红筹股和高科技概念股为主,近年来则出现了大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局面,行业覆盖各个领域,上市地点也从最初的香港扩大到美国、新加坡、伦敦、韩国等地。国内企业在进行上市决策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上市地点,以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本市场,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下面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流动性、市场定位以及上市条件等方面对全球主要证券市场进行比较。

一、市场规模

证券市场的规模是衡量证券市场实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市场规模可以反映投资者可投资品种的丰富程度和筹资者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市场规模越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面越宽,筹资者也越容易筹集到大规模的资本。从规模来看,各证券市场在市值、成交金额、上市公司数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2009年各证券交易所的市值及市值占GDP比重比较,如表1所示。2009年各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金额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市值最大的交易所,其2009年的市值达到其他证券交易所市值的3倍-5倍;NASDAQ在成交金额、上市公司总数方面均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企业数目最多,2009年其成交金额中有30.91%来自外国公司,这一比率远远高于其他证券交易所,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在吸引外国企业上市以及鼓励投资者交易外国企业证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市值与GDP的比值最大,说明香港经济资本化、证券化的程度很高;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外国公司上市的数目占其所有上市公司数目高达40.6%,充分展示了新加坡作为新兴区域金融中心在吸引优秀企业上市方面的相对优势。

二、市场流动性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属性。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反映了当投资者在某一证券市场中,想要以一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金融资产时,其交易需求是否能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迅速得到满足,同时又不会对价格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关于流动性的测量,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度量方法。目前,西方学者一般从即时性、紧度、深度、弹性四个方面来对流动性进行定量研究。由此可见,对流动性的综合测度应当是多维度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出发,构建许多关于流动性的度量方法。为简便起见,本文仅列举了各证券市场的换手率、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并以成交金额与市值的比率为指标粗略地比较各证券市场的流动性。2009年各证券交易所的流动性比较,如表3所示。

表3显示,这些统计量与指标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NASDAQ是市场流动性最高的交易所。需要说明的是,国外学者较多采用换手率衡量市场流动性的市场深度,但该指标一般适用于环境较为稳定的成熟市场,而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投机现象较为严重,散户投资者盲目跟风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较高的换手率,因此并不能仅以此指标得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流动性较高的结论。

三、市场定位和上市条件

证券市场的发展战略不同,其市场定位也有显著差异。如纽约证券交易所是目前市值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其上市费用和上市标准也相对较高,主要适合于发展成熟、效益好的大型企业;NASDAQ证券交易所主要为高成长、高风险性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香港联合交易所主要吸引成熟产业及海外优质公司,相比之下香港创业板则面向新兴高科技高增长性企业;而新加坡凯利板更加适合于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伦敦证券市场为外国企业上市提供了各种优势及便利条件。

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是企业选择境外上市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交易所以及同一交易所的不同板块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使更多优质的企业能够达到上市条件,各板块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特点,设置了多项条件,企业只需满足其中的某项即可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外国公司提供了两套标准,worldwide和domestic,文中介绍的为worldwide。各证券交易所板块上市条件比较,如表4、表5所示。

除了上述列举的各项要求外,交易所各板块在其他方面也有各自的要求。如香港主板市场规定企业至少在3年的管理层以及至少最近一年拥有权和控制权大致不变。可以看出,主板市场对企业财务方面的要求要比创业板高很多,但通常创业板市场对企业的后续信息披露有严格的要求。

上述比较表明,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不同交易所以及同一交易所的不同板块的市场定位与上市条件各不相同。市场规模较大的交易所便于企业筹集到大额资本金,同时上市门槛也较高,适合发展成熟、效益好的知名企业,各创业板市场则适合风险较高、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同时,各交易所的上市费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境内企业在选择境外上市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状况,并结合各交易所的优势,选择最合适的上市地点。

参考文献:

1、唐静武。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0(8).

2、周煊,林小艳。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动机及市场选择策略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08(10).

3、曾志坚,谢赤。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度量方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9).

4、应展宇。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1(7).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