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精选3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该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抗过敏药物【精选3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抗过敏药物 篇1

文/陈希

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些药适合空腹吃,有些需要饭后服,否则影响药效。但你是否知道,有的用药习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英国《每日邮报》曾载文刊出了英国药理学会理事、爱丁堡大学临床药理学家西蒙·麦克斯韦教授总结出的5大危险用药方式,值得关注。

1.泡澡不揭止痛贴。人体受热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通过皮肤吸收的贴剂药物会更快进入人体,芬太尼等止痛药会带来更大危险。因此,洗热水澡时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理论上,从尼古丁贴到激素贴剂都不适宜洗浴后使用。另外,温度太低也会导致危险。比如,零度以下环境会破坏胰岛素分子,减慢其吸收速度。

2.药片碾后服用。将药片掰开或碾碎后再服用,后果严重甚至致命。一些药片(尤其是缓释药片)具有特殊包衣,碾碎或嚼服会导致药物过早过快被人体吸收。比如,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片碾碎后服用容易导致头晕、头痛、增加中风或心脏病危险。

3.用果汁送服药片。肠道内有一些酶能帮忙分解某些药物,葡萄柚、橙子等柑橘属水果所含的柑橘黄素等物质会干扰这些酶的作用,这无异于药物过量。葡萄柚会影响降压药、他汀类药物和某些抗组胺药物的药效。而β受体阻断剂阿坦洛尔、塞利洛尔,以及抗菌药丙环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则不宜与橙汁和苹果汁同服。

4.70岁之后不减药量。随着年龄增加,肾功能日益走下坡路。与20岁时相比,70岁时肾功能降低2/3。多数药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老年人长期服药,应适当降低剂量。

5.不同药物同时服用。不同药物可能相互作用,轻则影响药效,重则危及生命。比如,某些抗生素会降低华法林药效,西咪替丁等抑酸药也会导致血液稀释,与华法林同服会导致瘀青或出血,少数病例中,还会导致出血不止,危及生命。

抗过敏药有人也过敏

文/熊江雪

当人们过敏时,常会选择服用抗过敏药物,可是,有些人在服用抗过敏药后不但无效,反而会更加过敏,如原先的皮肤瘙痒、风疹等症状会加剧。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有些人来说,一种抗过敏药对他无效,不代表别的抗过敏药也无效,因此,在用药无效的情况下,可以换另一种药试试。但是,如果服用药物后不但无效,症状反而会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就属于抗过敏药的致敏现象,要赶快停用,以免发生危险。

要知道,各种抗过敏药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而在别的药物中,抗生素类、磺胺类以及喹诺酮等药物都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可使全身都发生过敏反应,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究其原因,是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活性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当抗过敏药物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仍能发生过敏反应。

很多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发生过敏症状加剧时,往往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很多人为了避免去医院的麻烦,常会自己购药服用,因此,由使用抗过敏药不慎而引起过敏的几率大大增加。

服药时关键是要看清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服药后应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有无变化,如果症状不轻反重,则可能发生抗过敏药致敏反应,需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去医院治疗。一般来说,过敏症状在停药几天后即可消失,症状较重者应由医生采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

抗过敏药物 篇2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阻断组胺I型受体,减轻过敏反应,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的皮疹、过敏性鼻炎的流清鼻涕和打喷嚏。

代表药物就是扑尔敏,这种药物的特点是起效迅速、可靠,广泛用于市面上所见到的感冒药物里,主要作用就是减轻流鼻涕、打喷嚏症状。对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的皮疹,也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物美价廉,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有嗜睡作用,人们服用药物后易犯困,不能进行开车等活动。对于个别频繁咳嗽的孩子,服用扑尔敏后也可迅速止咳,效果非常好,可作为感冒咳嗽的应急药物。另外一种常用的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就是赛庚啶,主要用于荨麻疹和人工荨麻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还有一个不足就是疗效维持时间短,只有4小时左右。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比起第一代抗过敏药物来说,属于长效药物,一天只使用一次。抗过敏的效果略逊于第一代,嗜睡的副作用更少一些,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反复的过敏性皮炎。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后者稍微有一点嗜睡作用,但不同的人反应会不一样,个别人的嗜睡作用更强一些。这类药物主要对抗的症状有:频繁打喷嚏、流清鼻涕、流眼泪、眨眼睛,还有就是鼻涕从嗓子往后流入咽部导致的频繁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就是早晚厉害,或者和关系密切。不同的人对这两种药物的反应不同,可以尝试选择更好的一种。其他的第二代药物使用得比较少,比如息斯敏等。

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抗过敏药物就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哮喘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过敏性咳嗽(运动后或者吃甜食、过咸的食物后)。因为一个完整的过敏周期是一个月,所以顺尔宁的疗程也最少是一个月。

抗过敏药物 篇3

很多人并不知道,抗过敏药也会导致过敏。当服用抗过敏药而发生过敏症状加剧时,却误解为药量不够,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许多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因为,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活性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又极为复杂,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当抗过敏药物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仍能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抗过敏药都能导致过敏反应。如常用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可引起药疹、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扑尔敏可引起固定性药疹(一块或多块钱币大小的圆形红色斑疹),皮损多位于手背、胸部、,有时会累及。常用的抗过敏药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其合成的代用品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等,均可导致湿疹型、荨麻疹型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多形性红斑等。非那根类抗过敏药还能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全身或大部分皮肤红肿,呈铁锈色,表面有大水疱,摩擦后大片水疱膜脱落,形似大面积Ⅱ度烫伤,病情极为严重,应及时救治。另外,外涂抗过敏药配制的药膏,也容易引起涂药部位出现接触性皮炎。

抗过敏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药物大多是一种半抗原类物质,它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后,才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人发生过敏。

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想到是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应积极给予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果就诊及时,基本上可以做出诊断。

对于疑为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物,可做皮肤试验(如斑贴试验、划痕试验)、黏膜试验或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1%的稀释液做皮内试验,但可能存在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相符的情况。对于导致危重过敏反应(如哮喘、休克等)的药物,如果一时未能弄清楚,亦不宜做激发试验,以免发生意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