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学研究【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抓住课本,按大纲要求切实安排好训练内容
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每个年级每个单元都科学地安排了听说训练的内容。
只不过课本训练的要求形式较为灵活。
比如课堂讨论、复述课文、口头作文、回答问题、演讲等等。
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堂时机合理地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师应对整个学期或者每个更长的学习周期有统一的安排和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听说能力培养目标。
二、抓住课堂主阵地,把听说能力训练贯穿课堂始终
1、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听说能力
每一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但很多老师总是觉得每一节课自己想要讲的东西没讲完,中学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尤其如此。
然而,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使学生失去了“听”的兴趣,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和机会。
所以说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意教师语言的精练、精彩、精辟,让学生听的同时体会到语言本身的魅力并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产生“说”的欲望和激情。
教师也可以巧妙设疑,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慢慢梳理思路,阐明自己的想法,这样既辅导了“读”也训练了“听”和“说”。
学生会在长期的。、形式多样的倾听、发表口头意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
2、重点设计,专项训练
既然听说能力是语文四大基本功的主要部分,语文课上就要重点设计,专项训练。
每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或记叙文都应该设计复述主要情节这一教学环节,还可以引导学生口头续写、改写等。
如果学习了一篇说明文,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口头说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课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
作文课传统的老套路是老师讲解———读范文———学生动笔,我们则可以通过讨论后直接进行口头构思和口头作文,这样,既增大了课容量也降低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充分地感受,在各种人文环境中适当的交际。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光重视是不够的,还要开动脑筋,将其切切实实贯彻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这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部分内容,知识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语文乐园里“逛迷宫”、“过字桥”、“练嘴皮”、“赏对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二、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及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1)让学生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2)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3)学生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学生自读课本,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4、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及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请刚才拿到对联的同学找到自己的同伴,大家读一读,看找对了没有?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__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__的田野 __________的小溪 __________的枝条
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春天的发现”。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我准备带领学生去春游,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加展示会。
第三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办“展示台”,开“展示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产生成就感。
二、教学流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己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己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如果学生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学生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学生参观别人的作品。
4、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一、指导思想
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紧紧围绕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研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特别是在课改的今天,教研可以说是教师跟上改革步伐,永保教育青春的关键所在。
二、基本措施
(一)注重学习,建立学习型课题组。
精心组织以课题组为核心的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网上查阅有关“讨论法”学习的资料。
(二)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真正的学习,关键是在看别人和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出来的,所以课题组成员要有意识的积累课堂讨论的素材,进一步统计分类。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三)课上抓研究。
课题组规定所开设的公开课一定要是课题研究的一种展示,在公开课中一定要有研究的成果。
(四)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
三、具体安排
11月份:
1、制定计划,并上交学校。
2、课题开设之初邀请姚校长对课题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计划实施修正。
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分工明确任务
12月份:
1、课题组成员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
2、网上找有关“讨论法”的学习资料。
3、小组间交流学习心得。
1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了解性听课,收集资料。
2、设计相关教学案例,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月份:
1、听陈建霞老师的研讨课,听课后收集相关资料
2、进行调查,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3、完成中段反思报告等材料。
3月份:
1、发现总结一线课改的典型经验,搜集课改案例,研究课改中产生的问题。
2、听戴小兵老师的研讨课,听课后收集相关资料。
3、教学心得交流。
4、准备论文素材
4月份:
1、就课题研究开设讲座。请李主任、姚校长提指导性意见。
2、 整理课堂实录
3、交流论文材料
4、顾艳云老师上汇报课,交流研讨。
5、在评课活动时邀请学生参与,从而使评课活动更能反映实际,反映学生心声,体现教学的服务性。
5月份:
1、继续总结,准备论文材料
2、反思,完成论文初稿
3、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初稿
4、再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并进行修正指导。
5、结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⑶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⑷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4、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
5、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同学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你的绝招是什么?
3、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素质的语文教师。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教师的任何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宏观、微观的理解
要组织成功的教学活动,包括许多因素,准备充分的备课、教师语言的艺术、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对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除去这些,还有一个看似细小却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教师的情绪,对教学的成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究其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教育理论打破了过去所倡导的“以教为主”的思想,认为应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从表面上看,教师的任务好像减轻了,但实际上,教师的担子更重了。课堂时间短短四十分钟,还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一方面要求教师以最充分的备课、最精炼的语言、最饱满的激情将学生导入课堂,上好一节课不难,但要持之以恒又谈何容易,教师的情绪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否就会主动的学习呢?答案显然并非十分的肯定。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有很多人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是被家长“逼”到学校里来的,这样的学生,要他们认真听课就不是易事,更何谈主动的学习?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起很大的作用,其中教师的情绪又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心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他们对一门学科的爱好往往决定了他们是否会努力学习,而对一门学科的爱好又与对所任科目老师的喜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一位老师的信任与喜欢,会影响一位学生是否会学好这一门科目。任课老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欢,除了要有精彩的教学外,还要有饱满的激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从而做到自觉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的情绪不仅决定了教师会不会以正确的态度来准备好课程,也很大程度决定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从整体决定了教师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作为一位好老师,除了要从整体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规划好每一节课之外,还要落实到每一堂课。教学内容是每天都在变化的,有些课文比较有趣,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以很好的情绪走入课堂,学起来趣味盎然;有些课程本身就枯燥无味,可能让教师自己也觉得无从下手去讲。这个时候,以教师的情绪带动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学生是因为个人原因而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此时,如果老师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的,那情况就会更糟糕了。比如在夏天有的学生瞌睡,如果老师也是睡眼朦胧的话,也就是给学生作了催眠曲了。
综观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情绪对教学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时刻准备着以最饱满的激情走进课堂面对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进行新的历史时期现状调查,找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教师的情绪。
3、学会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二)预期目标
1、培养一支富有现代教育思想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2、除因教师的知识、能力、授课艺术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的影响外,更充分发挥教师的良好情绪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积极作用。
四、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及研究的步骤
〈一〉采用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下,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法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二〉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主要工作:
1、进行文件检索,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
2、进行相关调查;
3、学习教育理论,明确有关的概念及其界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主要工作:
1、科研小组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每周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分析各学科期中考试,写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月
主要工作:
1、进一步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理性地研讨我们的研究工作。
2、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为整个课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3、提炼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
〈三〉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组成员
对象:本校四二、四三全体学生
成员:郭玉晶 薛海芹 高亚勤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中国的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
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的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熟读背诵课文,经典语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扩大阅读,就不可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营养,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搞文字游戏,抒虚情假意。因此,要使师生共同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应是它的施教者——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观念要更新。我校作为中新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内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经严格考核选拔出来的,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着较新的教学理念,愿意尝试,敢于创新。新的学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学思想来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众多来自各所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来将他们统一到一起,开始谱写崭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学校没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没有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的制约,更适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的基础,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所以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中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
三、理论基础: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顾先生还为我们诠释了“贴近生活”的内涵:“第一,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第二,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第三,根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三点,正告诉了我们“生活化语文教学”具体的做法。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 (德)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 这些理论也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四、研究目标: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五、主要内容: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主课题包括以下三个子课题:
1、语文课堂短时、高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责任人:洪越)
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以教给方法为主,将多出的课时用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迷信教师,也不迷信课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探讨,学会与他人交流信息。能深入教材,又能走出教材。
2、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研究:(责任人:吴萍)
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3、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研究:(责任人:毛文生)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六、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校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按现有的规模,先以7——9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初步建立课题框架,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最终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再延伸至1——6年级的学生,使得课题起到连贯性、整体性,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检测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教师课堂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七、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洪 越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及分工:
1、卜延中 负责课题的创意和指导
2、洪 亮 负责课题的组织、统筹
3、洪 越 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课题方案的制定,并负责子课题一“语文课堂短时、高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4、吴 萍 负责子课题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研究”
5、毛文生 负责子课题三“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研究”
八、实施步骤:
(一) 前期工作:(20××年4月——20××年8月)
A、筹建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各子课题的负责人。
B、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C、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D、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E、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年9月——20××年7月)
第一阶段:(20××年9月——20××年6月)
课内:仔细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初中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三年的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做好与小学的衔接,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意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一道理。加强古诗文的诵读和对课外名作的阅读,学习写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20××年7月——20××年6月)
课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缩短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重在实实在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课时,对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
课外:由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多种活动,由被动吸收知识转为主动获得,并能写出一定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学会交流信息。
第三阶段:(20××年7月——20××年3月)
课内:由老师教转为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与高中的衔接。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和一定的理论建设。
课外: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制定自己的阅读、写作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参与一、两项课外团体活动,并在语文的某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 中期汇报(20××年10月)
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四)成果总结阶段:(20××年3月——20××年6月)
A、 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B、 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C、 学生写自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下的收获和体会;
D、 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E、 请市、区专家进行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