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精选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精选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1

关键词:教育;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89-02

一、弘扬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从传说中的五帝到汉唐乃至清末民初,中国的国民教育极富人文精神,可是现如今,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国民教育,普遍地缺乏人文精神的关怀,道德滑坡、素质低下已成为一种国民现象,这已经引起了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关注,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开展了主题为“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云南”的一系列国民教育活动,为云南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实事。

2010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云南省首届中华传统美德讲坛的贺信中指出,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再次反复证明,作为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各个道德领域中,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

我们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也都是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

李纪恒在贺信中强调,今天,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社会转型期凸显的种种社会矛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把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希望全省上下以这次讲坛的举办为契机,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在全省兴起新一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潮,积极开创我省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为了充分发挥讲坛在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我们决定进一步在全省深入组织开展云南省弘扬传统美德讲坛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等系列宣讲活动,让有着灿烂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它原有的光芒,成为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中国人起码应具备的基本伦理道德,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保持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力,强化对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侵袭的免疫力。没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尹欣介绍说:此次我们通过邀请全国著名国学专家集中宣讲中华传统美德,目的是要在全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八荣八耻教育、孝亲尊师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而大力构建和谐云南。

他还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中国人起码应具备的基本伦理道德,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保持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力,强化对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侵袭的免疫力。没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宣讲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爱国主义,构建和谐云南的活动开展以来,人们渴望了解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渴望学习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渴望对《弟子规》等传统经典教本所蕴含的古典文化精髓有更深入的认识,渴望通过孝亲尊师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把握人生方向,已经成为云南人民提高自身素质的现实需要,可以说,宣讲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已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兴起了热潮。

二、从《弟子规》文本看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弟子规》,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并称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中国古典启蒙教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成长起都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判一个人道德高尚与否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会遭到众人的唾骂,乃至失去一切。“首孝悌”表明古人是非常注重“孝行”。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即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针对当今我们面临的道德滑坡诚信不足的社会问题,《弟子规》等古代经典教材早已经为我们开出了医治当今社会病症的良药。

三、学习传统文化的后现代意义

鲍曼在他的《后现代伦理学》中说道,现代技术发展导致了新历史情境及人类行为模式变革,相应的,伦理学出现从现代伦理学到后现代伦理学的转向,在后现代伦理学中“责任”成为核心概念。责任并非来自他者的需要,而是来自内在道德推动力对道德本身的关注。后现代伦理中的责任要求我们从“与他者共在”转向“为他者而在”,要求我们回到道德原初场景中去建构道德空间。他认为,相对于技术工具计算,依据道德责任去行动要更具优越性。但是,在现代性运行中,受到认知空间的挤压,道德空间在萎缩甚至消失,因此我们需要重塑道德空间。

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把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观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出现了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比如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道出了这一倾向,实用功利随着经济大潮直接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导致国民价值观紊乱,行为失范,权钱至上,甚至道德大幅度的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问题,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重新建构我们的道德空间已经刻不容缓。

群体文化必须反映道德价值。《后现代精神》中大卫・雷・格里芬认为,如果要建立一个文明的、和谐的、可以维系发展的社会,则公共生活必须反映道德价值。”。这种确信是以先前的另一个确信--群体文化必须反映道德价值,道德观最终要扎根于文化--为前提的。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2

大家好!在这炎炎夏日,酷暑天气,**市第二届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在淮河岸边美丽的珠城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主办单位,欢迎大家的到来,感谢大家的参与。同时,非常感谢**市女企业家协会、**市老约翰蛋糕世界,给予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及志愿者们无私的爱心奉献!

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6位老师为大家作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义务演讲。他们中都是通过学习、宣传、践行传统文化,使自己、家庭和事业受益匪浅,他们虽然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都矢志不渝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老师们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多场巡回义务演讲。听讲人员都很受教育、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相信这次专题报告会也会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次精神文明的大餐,是一次道德教育的盛会。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崇高的道德价值,凝结着中华儿女改造世界的光辉成就,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她对于凝聚民心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家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尊重、保护、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人文优势明显,文化发展基础良好。在这片土地上拥有7000年前人类古代文明的双墩文化;4000多年前淮河流域的大禹文化;1000多年前追求艺术的民间文化花鼓灯艺术,更是被誉为“东方芭蕾”。特别是近100年来,铁路、公路、水运的便捷,构筑了**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的基础,也形成了**广交朋友、重情好义、敢为人先、包容兼蓄的文化气质,这些文化遗产都让美丽的珠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无以伦比的耀眼光芒。也成就了**的“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的城市精神。

中国共产党**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出台了《关于弘扬先进思想文化,推动**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弘扬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创新、进取、责任、担当、务实、诚信、合作、共赢”先进思想文化。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弘扬社会主旋律,引领广大妇女和广大家庭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宣传者、推动者,在加速**崛起、推进**重返全省第一方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3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启迪祖国未来的重任。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弘扬中华文化演讲稿范文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弘扬中华文化演讲稿范文参考一

大家好,我叫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弘扬中华文化演讲稿范文参考二

大家好!

狂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经典古籍构成了它的核心。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例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狂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传统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思想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反映,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随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但是,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对旧的价值思想体系的批判和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中国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的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特色在哪里?我的理解,一是社会主义的,二是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有特色。 第二,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带来了许多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浸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包括它的价值观念,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选择先进的优秀的精华,例如他们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开放意识、进取精神等。同时要摒弃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适合于西方而与我国国情不符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浸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新美德。

第三,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极需要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明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党的xx大提出要用20xx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20xx年中,我们现在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将成为祖国建设的骨干,他们的成长将关系到中国传统美德能否传承下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问题。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小让他们身体力行,形成习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这个道理,为了让少年儿童牢记各种行为规则,编写了许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一方面让儿童识字学知识,另一方面学习传统美德,身体力行,铭记在心,从而形成习惯。这些读本今天当然不能再用了,里面有许多封建的东西,但是其中有许多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还是应该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应该有新的读本,选择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编纂成册,让青少年广为传诵,并指导他们努力实践,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汇编出版《中华文化经典基础刻育丛书》,很有意义。选择经典古籍中适合青少年阅读并具有时代生命力的内容,让青少年阅读背诵。有些内容可能青少年一时还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他就会懂得其中深奥的道理。我小时候也读过一点四书五经,如小时候背《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时并不明白,现在才理解它的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小时候读《论语》时背诵的,现在成为我的座右铭。可见,小时候趁记性好的时候读点、背点古籍是很有好处的。当然,我不提倡如过去意义上的读经。中国的四书五经主要内容是宣扬封建道德,与今天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经典中不乏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和教人修身养心的道理,即前面说到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是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的。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因为美德代代相传,因为美德在我们心中,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弘扬中华文化演讲稿范文参考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xx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今天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志愿者向今天出席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国学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涵盖了儒、释、道、武、医等各方面知识,代表了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文明。伴随着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并存的发展态势,顺应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复兴中华文化的迫切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凸现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这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我近年来,深深的体会到人生短暂,转眼即逝,苦乐参杂。细观身边人事物,体会到一切的变化瞬间来去无常。很多人虽然拥有很多的美好,但是也有很多的遗憾和苦难。面对这些苦多乐少的境界,作为人生达到不惑的年龄我,对很多人的话深有体悟。今天借助这个机缘和大家分享,此刻就将对我受用很大的“十句话”转送给大家,但愿也一样使大家受用。

一、不要颓惰自甘,而要勇于奉献。人们活在一个缘起互助的空间,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承载着无数人的付出和各行各业人的心血。上承圣贤之理的指导得到精神的愉悦,下承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一个人既受国家卫护之恩,而应报效国家,树立民族责任感。一个人受父母的生育、养育、成就之恩,当尽心无怨的孝敬双亲。一个人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就要感恩对自己有帮助的老师。一个人能在一切事务中得到大家的爱护和支持来成就自己的幸福,就要感谢士农工商对自己的恩情。

总之,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空间,如果不发心帮助一切大众得到幸福,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帮助众生、广利人群,就如同颓惰自甘的人。不做人间的自私自利之人,而要心怀勇于奉献之心。这就激励我们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把慈悲和仁爱发扬光大。对社会要有所贡献,才能非上天所赐,未来成就与前途,是要靠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去成就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人生之所以能有成就,来自于父母、师长、亲朋的帮助很多,靠我们自己自私自利成就的是十分有限的。

二、可以没有学问,不能不会做人。人不仅要知道读书,更要学以致用,尤其是做人。人难做、做人难,有些学者专家很有学问、很会发明,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则一窍不通,青年人之所以不会成功,乃在于话不会讲,或不知要讲好话。洒扫应对尽忠尽孝做的不够。在现今的社会,人要有表情、音声、笑容,才会有人情味。除了读书学习外,努力实践爱心、爱行很重要。常怀社会的需要,做一个能承当的人要从尽职尽心尽孝尽忠做起。

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拥有幸福。一点头、一微笑、主动助人,都是无限恩典。父母、师长、国家、亲朋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知道自我享受的人生是将是贫困的,感恩的人生才会幸福!

四、不要向人索取,而要回馈感恩。要想做个有用的人,要如太阳一样,每天散发光与热给大家。与人相处要能包容忍耐,我们的存在都是各种因缘的聚集相生相成,因此人要懂得回馈感恩福报才会长久。

五、只有甘愿付出,才能和谐快乐。与人相处做事,要和气为贵,宁可自己吃亏受委屈,要给对方留余地,相互谦让、成人之美,容人之过,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

六、弘扬国学文化,做到心甘情愿。尤其是弘扬国学文化,为社会和谐要做的基础工作。怎样才能利益于大家和社会乃至于整个国家,这就要求我们都要本着心甘情愿去做事,不计较名利好处。因此我们做事要有原则,安贫乐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大众得离苦。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脱离低级趣味带来的烦恼。

七、凡事不要生气,但要努力争气。对自己的理想要坚持,不要受外界言语的影响而丧志,做好分内事,按自然规律办事,终有一天会完成所愿。

八、可以不信宗教,不能不信因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果是自然规律,人都活在自然中,怎么可以没有因果观念?起心动念怎能不小心因果报应?相信因果就是相信自然规律。

九、什么都可失去,不能失去善良:一个人在挫折、磨难、灰心、困惑之时,如果保有一颗善良慈悲的心,像颜回那样不改其乐,将来一定会有办法。一定会有善良的人来帮他。

十、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仁爱。仁爱是人生的目标、轨道,有了仁爱人们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发觉自己的潜力能量。进而推广运用仁爱精神服务社会大众,建设美好和谐诚实互信的社会。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4

[关键词]中学德育 中华传统美德 渗透

中学德育的主要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因此,要实现这一德育目标,就必须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于中学德育之中,就特别需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仁爱孝悌”为主要内容的人伦思想;以“勤俭廉正、笃实宽厚”为特征的人格品质;以“勇毅力行”为重要规范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1.要体现时代要求,要紧扣时代脉搏。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每一道德观念都以一定的时代为基础,即使是带有人类共性的传统美德,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国情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要立足现实,挖掘传统。如“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艰苦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美德,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提倡。在如今社会现实中,中学德育应着重培养学生不追求奢侈、浪费,以简朴为荣、肯于吃苦的精神,特别是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长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因此,开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在今天的德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中学生成长进步的需要,把对中学生成长有帮助的优秀传统故事、格言警句等编纂成册、改写成优秀影片,让中学生传诵、观看,同时,用以指导他们实践。这类书籍目前社会上也有许多,如河北教育厅出版的《新编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丛书》等。这些以传统美德为内容的书籍不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且融入了时代的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增强中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等有很大的帮助。

2.要始终注意抓好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创建。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美德教育需要有情感和氛围。而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创建对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南宫中学在校园内,匠心独具地设计每一处传统美德教育点:教研楼、文化活动中心、科教楼、教学楼、餐厅、中心花园等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懂生活、爱生活、会生活”的霓虹灯牌匾、文化活动中心内的校友博士廊、桃李亭中学校创办人的铜像……墙壁在说话,草地上的石头也在说话。这种隐性的教育方式,既增添了学校教育的特色,又扩大了德育教育的范围,不仅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时时影响着学生,让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对他们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这样,政治伦理、校园伦理、社会伦理就会随着校园文化不断在学生中渗透,传统美德在校园绽放,在学生身上闪光。

3.要突出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一要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公民道德宣传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集中开展丰富多彩、贴近中学生实际思想的德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把深刻的道德教育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中。二要运用各种方式向中学生宣传介绍中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中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例如,每年清明节,南宫中学德育处和团委联合组织学生到河北德育教育基地冀南烈士陵园谒陵;“五四”青年节组织全校学生歌咏比赛;不定期请校友来学校开设“人人都发展,个个可成才”的主题讲座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德育处还定期举办学生创作“爱祖国、爱家乡”书画作品展及宣传英模事迹的板报、橱窗等。这些活动,在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4.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做到知行统一。中学德育工作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应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BAIHUAWEN.com},围绕社会现实,研究中学生成长的焦点、热点、矛盾点、发展关键点等,发现青少年的需求,并将他们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鼓励和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身体力行地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5

关键词:礼仪之邦;美德;幼儿;礼仪教育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在礼仪方面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曾经是世界各国的典范。礼仪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标尺,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学校德育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

《汉书・贾谊传》中说道:“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人对礼仪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如今,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渗透礼仪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塑造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幼儿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幼儿表现傲慢、自私、没礼貌、乱扔垃圾、不尊重长辈等。所以,幼儿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

在幼儿礼仪教育中,除了幼儿园担负的教育任务外,家庭成员的礼仪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外,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存在不良习惯或者错误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幼儿礼仪教育要坚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幼儿园可向家长传递文明礼仪的知识,督促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教师要与家庭保持及时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同时,教师也应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中的表现,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推动下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礼仪环境和及时的礼仪教育。

二、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举

礼仪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教育。幼儿礼仪教育是知、情、行三者的结合。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时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领会礼仪的含义。例如,在幼儿用餐时,在分发勺子和筷子时发现不够,幼儿教师可以请幼儿去询问食堂阿姨还有没有多余的餐具。当然,幼儿礼仪实践不应仅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该走向社会。例如,幼儿教师组织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幼儿独立购物,在购物中引导幼儿去有礼貌地向他人询问等。总之,幼儿礼仪教育要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

三、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统筹兼顾

环境塑造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礼仪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创造整洁、和谐的幼儿环境,坚持有规律的生活行为,人与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来对幼儿礼仪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例如,保持幼儿园教室、桌椅、楼梯等整洁、优美;在幼儿园的宣传栏和门口张贴“你好、谢谢、再见”等文明标语,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无声地传递礼仪教育。同时,幼儿教师的行为也属于幼儿环境的一部分,幼儿教师要规范自身言行,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总之,幼儿的礼仪教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实践。这就需要礼仪教育和环境的结合,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氛围,让礼仪教育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幼儿学会善良、正直、谦逊、合作等品质,培养幼儿形成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6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大学生 弘扬和培育 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点人群。高校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1.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这面旗帜,才能牢牢占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阵地,才能把握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生命线,才能使中华民族在激烈竞争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新时期开展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1.1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既非复古亦非排外,而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

当前,全球化使国际交流空前频繁并且日益紧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趁机涌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因此,高校必须坚守先进文化阵地,发挥高校教育优势,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正确的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牢固构筑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支柱。

1.2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是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信念,实现崇高理想的首要环节。

大学生肩负着巨大的历史重任,他们必须具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思想素质。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教育过程中,贯穿于人的生命始终,是高校教育应该担负的重要职责。

1.3大学生成才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对个人成长而言,大学时期可谓成才的关键期。因此,在高校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们广泛地学习文化历史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读书的精神动力,磨炼思想意志,树立艰苦创业的信念,从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的科学成才。

2.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民族精神跨越古今,深深凝聚和积淀在中华大地的各种文化蕴储之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应该突出高校的教育功能,立足地方教育资源,结合国家、省市的发展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构筑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平台。

2.1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突出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中心环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承担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责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结合实际宣传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的贡献通过有关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阅读材料,从感性认识到上升理性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2.2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载体,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大量的民族文化经典是它的载体,代代相传的美德是它的精华。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良道德传统。然而,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非文科类大学生用来阅读文史哲书籍的时间很少,对传统文化经典掌握不足,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因此,对大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刻不容缓。高等学校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向全体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各种论坛、讲座,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

2.3以“区域文化”为纽带,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区域文化是构建和充实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其基本精神体现着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比如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有: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吴越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等。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具有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等。高校要利用好区域文化这一纽带,培养青年学生广阔的全球化视野和深远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气度和积极开拓的精神。

2.4创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和有力载体。要创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要结合学生成长规律,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民族精神教育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校报、板报、休读点等校园文化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把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5开辟网上民族精神教育新阵地,奏响网络爱国主旋律。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仍然是一种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新阵地。因此,高校应重视校园网的建设,抢占网络思想舆论阵地,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达到掌握网上教育主动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宣传舆论氛围的目的。可以利用校园网建设红色主题网站,开辟各种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专栏,运用文字、图片、动画、漫画、影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手段,把倡导民族精神与满足学生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重要的是以“区域文化”为桥梁,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为手段,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丰厚资源,整合多方面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沈宝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点与有效途径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7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

《学生爱国演讲稿: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学生爱国演讲稿: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学生爱国演讲稿: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力做企业先锋--爱岗敬业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的小学生演讲稿

演讲稿范文:弘扬民族精神

美德演讲稿: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三八妇女节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展示巾帼风采

爱国爱党演讲稿:响应时代召唤,弘扬民族精神

最新公众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弘扬民族精神,人人有责

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国旗下的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争做好少年

国旗下讲话发言稿: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力做企业先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8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征

从广义上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被古代人民普遍接受、认可并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它既包含那些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道德行为准则,也包含那些在我们今天看来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道德行为准则[1]。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纲五常,以及流传下来的愚公移山、三顾茅庐等等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接下来重点谈一谈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

我认为首先应该提的就是爱国精神。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出现了无数位忠于国家的爱国将领,他们的英勇事迹为后人所赞扬,鼓舞着后人不断为国家做贡献。“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在《满江红》里倾泻满腔热血,他背刺“精忠报国”的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关天培在鸦片战争期间死在炮火台上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们。好多好多诸如上述的英雄人物们,他们无比热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灿烂文化,他们的爱国情怀既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后人振奋了精神。其次,我们应该做到尊重父母,慈孝统一。国家是大家,父母所在的家是小家。我们好像很有钱,用着父母没用过的东西;我们好像很厉害,不顺心就跟父母喊;我们有时很高高在上,一点苦也不想吃。我们凭什么这样啊?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应该做到对父母敬重,尽到慈孝。再次,我们要有谦虚礼貌、严己宽人的态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从我国古代开始便讲礼貌、懂谦恭。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信条至今仍然对人们修身养性具有激励作用。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可见,谦虚懂礼貌对人们为人处事是多么重要!这种严己宽人、谦恭礼貌的美德也成了后人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老子》中写道:“轻诺必寡信”,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重视承诺,做到一诺千金,即我们所说的“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品格。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大力弘扬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缺斤少两等等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这就是商家的不诚实守信、不诚恳老实的表现。我们应该杜绝这种现象。另外,当今社会人们必须具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入人心,为当今社会所接受、赞扬。我们应该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不怨天,不尤人”,我们不能坐等其乐,不靠努力就想要得到成功。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振奋精神去鼓舞别人、激励自己,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会进步、社会发展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与进步性。中华传统美德正确地反映了人们的道德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道德规律。中华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如今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我说它具有科学性与进步性。其次,中华传统美德还具有人民性。因为我国传统美德都是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认可并弘扬的。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反映着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因此,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人民性。再次,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于封建社会,并且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其内在思想是与封建统治思想相吻合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此说其具有强烈的封建性。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如今我国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这几百年间,中华传统美德对我国的社会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中华传统美德对我国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对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我国传统美德讲究的是三纲五常,因此,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我们遵循礼尚往来、和睦相处。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有利于清除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这便是中华民族能够几千年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其次,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正是由于传统美德使人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让人们懂得了这样一种观念,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这就为我们处理好彼此的人际关系打下了行为基础。这也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能够长久不衰、不断发扬的重要因素。再次,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造就人的优良品格。我国优良传统美德要求人们克服不良习惯,端正自身不良行为。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有这样一种优良传统美德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具有了敬业乐群、谦虚友善的优良品格。此外,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从兴盛、落后再到崛起,正是因为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而这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最后,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儒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其文化思想也被全世界所认同。五千年来,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得我国的灿烂文化被保留至今。我们之所以不断地在进步、在走向文明,正是由于我们的传统道德和精神力量在作支撑,也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中华传统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核。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做出重要论述、提出鲜明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首先,传统道德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吸收。“仓廪时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由管子最早提出的荣辱观。我国历史上有关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古训有很多,例如孔子倡导的“行己有耻”、孟子对荣辱观根源的分析“仁则荣,不仁则耻”等等,这充分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把传统道德的荣辱观看得很重。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和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道德观精髓,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去实践,这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9

关键词:中华民族 弘扬传统美德 提高民族素质 历史教育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传统美德更不能丢,正所谓居安思危。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栋梁,肩负着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的社会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素质的人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的学科,从培养学生的素质来看:它的科学价值是通过历史发展规律中,反映多样化的特点来揭示人类普遍规律的;他的政治价值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来体现的;他的理论价值是通过古今中外历史的学习来拓展视野的,从而达到提高现代化公民的基本素质;它的道德价值是通过从古到今人物史实的感化提升来教育和陶冶人的认知品行的,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功能,要区别以往重知识掌握轻情感教育的现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思想道德教育,要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及民族责任感等。

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一、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如先秦纵横家苏秦"锥刺股";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来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好学故事都说明了勤学的道理,当然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问"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等等;这些学者他们都把学和问联系在一起,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遇到不会的题,就等着老师讲不会主动去问问同学或老师,觉得那样很丢人,其实不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能力,更要积极主动去问别人,虚心待人,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与追求,如《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坚忍不拔的精神起了重大的激励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普遍缺少这种远大志向,要利用这些案例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青少年从小为民、为国家而奋斗的责任意识,树立远大志向。

三、改革创新

学习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针锋相对;战国时期的秦国的商鞅;清末的梁启超、康有为等人敢为变法流血牺牲,他们这种针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大领先于时代,被后人推崇和尊敬,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四、爱国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气节方面做出了榜样,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提出者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帝制的孙中山、为抗日献身的张自忠等人、"祖国再穷,我也要为他奋斗,为他服务"这又是一些爱国科学家的心声--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