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研究【最新3篇】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内部控制研究【最新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篇1

关键词:信托;信托业务;风险管理;生命周期理论

在信托业务产生高利润的同时,随着信托业务不断扩张,而风险管理体系相对滞后,必然的带来了重大风险。S信托成立于2002年,随着公司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及目前所面临的复杂金融环境,风险管理问题尤为突出。论文以S信托的风险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S信托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典型信托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对信托项目风险的控制手段和处理方式。

一、信托业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一)信托业务风险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将主要从事信托业务的一类金融机构称为信托公司。规定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通过使用受托人身份来处理信托业务并将收取报酬做为目的的一类经营行为。

赵磊(2013)认为我国信托法中混淆了委托与信托,致使信托财产归属上的错误。认为应该确立受托人是否有违反义务的行为的客观可操作标准,由受益人而不是委托人行使救济权利,确立受益权为特殊物权,以保护受益人权益[1]。

(二)风险管理理论

著名学者Henri fayol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的基本管理活动之一”。哲里・S・罗森布罗姆(1972)在其所著的《A Case Study in Risk Management》中对风险的定义为: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2]。

杨华(2015)概述了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的基础理论和房地产信托的发展过程中风险组成,并对如何加强信托风险管理展开探究[3]。朱丽萍(2015)研究了典型信托业务风险来源,然后从交易对手和信托公司的角度探讨了影响信托业务风险的因素,最后针对信托赔偿准备金制度、净资本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控制信托业务风险的建议[4]。

(三)项目和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项目是一个为了完成有益的变化而被分配了某些资源来进行工作的短期性组织。项目是一种正式的法律关系或非正式的契约关系;项目是一个处理信息的系统。因为信息也是一种资源,随着被分配给一个临时性的组织,信息管理,包括沟通在内,也成为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5]。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理论最早是在196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存在的市场寿命,即一个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至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项目每个阶段都以一个或几个可交付成果的完成做标志,称为里程碑[6]。

二、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S信托公司简介

S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是由S省信托投资公司改制而成,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0亿元。S信托现有员工100余人。目前设有自营业务部、信托业务一、二、三、四部、投资银行部、资本运营部、投资管理部、合规风控部、审计稽核部、计划财务部、信息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以及总经理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二)S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概况。S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根据法人治理机制的需要,建立了权责分明、有效制衡、协调和运作的治理结构;依照金融企业运行的要求,加快内控文化的建设,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风险理念,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内控与依法经营意识;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真正把内控文化的建设和执行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2、风险管理概况。风险管理是S公司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公司始终遵循“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原则,建立了多层次、全覆盖的风险控制体系,对公司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保障公司业务稳健运行。

三、S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及策略设计

(一)S公司信托业务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案例:*******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1)信托计划目的:

①由受托人以精选证券加分散投资的方式将信托资金组合运用于证券市场,在有效防范和控制证券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力求使委托人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

②通过结构化设计,使优先受益权委托人在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获取相对稳定的信托利益;一般受益权委托人以自己持有的信托单位为限,在保证优先受益权委托人按照信托文件约定获取信托利益的基础上,有机会获取超额的信托利益。

(2)信托计划规模

①信托计划规模预计为6300万份信托单位。其中一般受益权信托单位份数与优先受益权信托单位份数的配置比例为1:2。

②本信托计划接受自然人委托数量不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无此限制。

(3)信托计划的期限

信托计划的期限为一年,自信托计划成立之日开始计算。

2、S公司信托业务的生命周期分析

信托项目风险的管理贯穿于项目生命的始末,对S信托操作案例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6个时期(如图1)。

通过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对S公司实际信托业务操作案例进行分析,结合S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发现S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风险管理流程设计存在漏洞

S公司针对不同时期的信托业务流程设计没有做到全覆盖。尤其是信托项目立项、尽职调查及事前评审流程;信托资金运用划款流程;信托项目处置流程等3个业务流程存在风险监控遗漏和监控部门重复的情况。

(2)定期风险排查执行不力

在项目运行期,S公司定期风险排查工作不能准确围绕公司经营管理关键环节、风险多发业务领域组织开展。

(3)针对已发生风险的项目,事后审计、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项目清算期,S公司对信托风险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不到位,对项目风险的处置和化解程序不完善,对履职问责制度设计不严密。

(二)S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策略设计

1、信托业务关键流程设计

S公司的信托业务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其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信托业务乃至其它业务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S公司应针对信托业务专门设计有效的业务流程制度,为下一步业务风险的控制做好制度保障。

信托业务中主要有以下5个流程容易引发风险发生,有关流程设计的说明如下:

(1)信托项目立项、尽职调查及事前评审流程

S公司业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初选并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合规风控部风控前移,出具合规意见,项目经业务部门总经理审批、事业部执委会审议通过后,业务部门可上报信托业务风险控制委员会评议。

(2)信托资金运用划款流程

信托资金运用划款流程由信托经理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业务流水并经部门总经理复核通过后,自动推送到信托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中审批,最后由信托财务部门出纳岗在资金交收系统中交收后流程结束。

(3)信托项目处置流程

S公司业务部门负责制定信托项目处置方案,报业务部门总经理及事业部执委会主任审批同意后,并报总经理办公会审议。

2、信托项目运行期定时排查风险

为建立一套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公司经营管理风险,提升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制定S信托定期风险排查管理办法。

定期风险排查,包括对S公司信托业务、固有业务的定期风险排查和对S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定期风险排查。定期风险排查工作应围绕公司经营管理关键环节、风险多发业务领域组织开展。

信托、固有业务风险排点内容主要包括尽职调查报告的真实性、信托资金的使用情况、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交易对手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和流动性等情况。内部控制风险排点内容主要包括内控办法的完善性、办法的执行力等。

3、信托项目清算期专项审计风险

为促进S信托风险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推动项目风险的处置和化解,落实履职问责制度,明确责任,制定S信托风险项目专项审计实施办法。

风险项目专项审计是指当项目发生风险后,S公司审计稽核部组织人员对风险项目所涉及的企业的经营情况、公司各部门的履职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专项审计工作。

四、结论

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信托业务风险管理。论文对S公司的一个典型信托业务项目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案例分析,然后针对发现的S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信托业务流程设计以及采取项目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方法,结合S公司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信托业务风险管理对策,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信托业务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磊。信托受托人的角色定位及其制度实现[J].中国法学,2013(04).

[2] J.S.Rosebloom. A Case Study in Risk management[M]. Prentice Hall, 1972.

[3] 杨华。我国当前房地产信托风险现状与优化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5.

[4] 朱丽萍。我国信托业务风险的特征、来源与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 践,2015.

[5] Rodney Turner 杨伟 杨玉武。项目管理理论及其架构[J].项目管理技术,2006(10).

内部控制研究 篇2

【关键词】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目标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63-01

一、内部控制质量概述

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既要能反映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完整性,又要能反映其执行的实际效率效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内控涉及企业经营的层面广,所以对其质量的准确量化难度非常大。当前,针对企业内控质量的度量方法有定量和定性两种。定量法主要通过质量评价指数的构建,而定性法则是通过对内控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判断。前者因不能涵盖反映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所有指标,所以虽具一定科学性,但不全面;后者则利用信号传递理论,说明企业为促使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会将高质量的内控信息及时向外界传递,故以此为依据对内控质量进行衡量也有其道理。

二、内部控制目标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控目标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但无论是COSO最早提出的“可靠性、合规性和效率性”三要素,还是COSO后来增加的第四要素“战略性”,又或是我国总结归纳出的第五要素“资产保全性”,都一直在强调要保证企业高效经营、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及保证企业遵循法律法规。

经营目标反映企业在委托关系下的内部管理需求,即只有管理层尽职履行受托责任,方能保证预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可靠性目标反映市场监管的需求,只有企业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方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企业潜在投资价值;合规目标同样出于监管需求,只是监管主体从市场变为了政府,基于法律制度的保护作用及企业自身形象声誉的建立,还有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开展。

三、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控制目标关系分析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经营绩效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与经营一致,即保证经营的效率效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促使企业在严格遵循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借助内控信息反馈机制,实际与预期的经营状况能被及时进行对比,从而与预期产生偏差的项目能被及时发现,必要的纠正措施也能第一时间被提出,如此一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便能在预期的目标状态上实现稳定。可见,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按预期目标开展经营活动并实现预期经营绩效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质量

设计完善及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基础。严谨的内部控制是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保证,因为既定的内控制度、程序和方法可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加工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如其在内部控制环境中董事会层面的体现:履责的董事会对管理层操纵盈余或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遏制作用,从而提高财报质量,因为董事会要对财报的真实、可靠及完整性负责,所以在批准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告前,他们会对管理层出具的财报进行鉴定以确保其质量;又如其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监事会层面的体现:监事会作为董事会与管理层间的监督机构,检查企业财务、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其主要职能之一,因而履责的监事会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内控认识并优化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故企业应以内部控制理念为主导,走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要求企业内所有员工共同参与执行,且企业管理当局应意识到自身肩负的根本责任。然而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或局限:这其中,内控往往被视为单纯的会计信息稽核,仅与审计相关,而与绩效无关;又亦或出于对成本效益原则的片面理解,内控的实施被认为是徒增管理成本且降低工作效率的行为;更有甚者使内控被误认为是约束企业正常运行的无理条框。正因如此,过往部分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偏离了其应促进管理科学化、提高绩效,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单纯为了应付国家法律规章或企业股东。实际上,若企业管理层对内控不重视,忽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之的意义,将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信息传递阻塞、浪费甚至腐败丛生。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防止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企业管理当局必须真正意识到完善内控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主动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强化内部控制的理念,尤其是财务层面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减小利润操纵的空间,逐步完善内控制度。

(二)加强监督并加大惩处力度

虽然政府监管部门一直不遗余力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进行引导监督,但是由于多数企业缺乏对内控体系构建及实施重要性的深入思考,所以企业间对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鉴证报告的披露程度不尽相同且信息凌乱,大多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既定框架,只对内控政策或具体操作细节进行简短披露,缺乏实质内容,而且企业对内控报告的披露格式也缺乏统一范本,不利于市场及投资者有效的识别内控信息,也无法将不同企业所披露的内控信息进行对比。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从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和可比性出发,明确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及解决对策,从而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能够被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所掌握。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披露信息的关注及认可

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质量,降低企业发生违规行为的可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鉴于内控体系的优化设计及有效执行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重要影响,内控信息这一全新的披露也必将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有且只有当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时,企业披露的年报、内控评价报告及专业中介机构的审核报告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进而传递良好信号于市场;同时,只有当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能够依据企业披露的内控信息对企业优劣进行判断,从而较大的减低投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时,内控信息的作用也才真正得以发挥。故可以说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企业披露内控信息的有力外部驱动。然而,企业内控信息当前并未得到投资者的完全认可,造成投资者没有对内控信息的披露作出适当反应,在投资者缺乏对内控信息关注的情形下,企业自觉披露内控信息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因此,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应本着对自身利益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企业内控信息的关注,在衡量企业价值的时候,将企业内控制度健全度、内控运行有效性及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纳入标准。与此同时,随着内控监管措施的强化,内控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程度及内控信息的含金量都会越来越高,即投资者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增量信息,以更如实充分的了解企业,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钟玮,杨天化。资本结构、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93-100.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13-02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大中型企业的广泛应用,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型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应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各类风险。

一、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运行、监督、评价和完善需要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专业人才。

1.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需要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经营活动的侧重点不同,没有一套通行于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相关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准确把握企业内部环境。设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准确把握企业的内部环境,要求内部控制设计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度。内控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层面上,人员任职条件是否合法合规,制衡机制是否发挥作用。内部机构中各职能部门设置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有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牵制,人员配备是否合理,是否运行正常,存在哪些可能的风险。正确评价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设计人员必须正确评价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否和企业经营现状及未来趋势相匹配,是否存在过激或过于保守的情形,是否存在完善的发展战略调整机制。战略目标的分解是否恰当,各年度的经营目标是否可行,经营目标是否合理逐层分解至每个员工。员工是否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并能够积极配合工作。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合理性,检验企业人才的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各岗位的人员是否尽职尽责,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才是内部控制的任务。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的履行,可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很难从当期成本效益角度进行衡量,很多早期投入需要在若干期后才能体现其价值。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反映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长远性。不管是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控制,还是保护环境与资源节约控制,都能体现企业发展的思路。通过分析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可以衡量企业的发展规划,对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进行权衡。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需要内控人员的丰富的执业经验判断和考评。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是企业的精神追求,企业生存发展,不仅仅要追求物质价值,还需要用精神力量团结和激励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重点评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高管的重视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控制更需要内部控制人员长期积累的职业素养为基础进行正确评估。(2)熟悉企业的工作业务流程。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需要内控人员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深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才能全面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分析各类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可能后果,评估企业的承受能力,进而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不同,岗位和人员的执行情况不同,内控人员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工作程序,才能发现企业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内控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潜在问题,这种观察力需要长期实践和积累。

2.监督、评价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在运行中体现其价值。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美,如果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没有得到有效运行,形如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其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需要监督体系发挥作用。作为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者,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识别关键控制点存在的风险,及时加以修改。设计内部控制是事前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对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恰当的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识别风险,更强调其事中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能力,内部控制的监督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是对企业一段时期的内部控制的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分析企业一定期间内的内部控制活动,总结企业内部控制的优缺点,针对内部控制活动中的各类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反馈给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作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评价和完善内部控制依然需要相关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创新的建议

企业需要创新型的内部控制人才,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设计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合理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高校在进行内部控制教学时,有必要重点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课程设置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基础。内部控制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内部控制贯穿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业务和事项,涉及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到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全体企业员工。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业务复杂程度不同,需要的内部控制人才不同,对内部控制人才的要求各有侧重,但都要求内部控制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内部控制课程不能仅限于会计学专业开设,更应该在企业管理学专业开设。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教学需要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为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的教学目标,在开设内部控制课程之前,需要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经济法、税法、管理学、会计学、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

2.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务并重。内部控制课程的课时量一般为32~40学时,以培养创新型内部控制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侧重内部控制实务应用能力的培养。内部控制课程可以将■的课时用于理论教学,■的课时用于实务应用能力训练与拓展。内部控制的理论教学包括内部控制的发展演进过程、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讲解。内部控制的实务教学可以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为依托,结合热点经济话题,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应用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推行以讨论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给学生灌输理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部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需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学方法就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每个教学章节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可以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选择恰当的案例资料,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较为全面的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安排模拟实训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模拟公司经营活动,成立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评价监督小组,针对该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交叉评阅,分析可能出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主,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突出案例分析和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不能仅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为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建议将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划分为三部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占40%,应用能力考评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0%。考评学生的成绩,不能只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内部控制是综合应用学科,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基础,更需要学生灵活应用到实务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论文的写作来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讨论,作为大作业,以小组形式提交,期中和期末安排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目标,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结

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内部控制人才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等提供合理保证。

参考文献:

[1]高娟。基于市场需求的内部控制理念教学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0)(下):209-210.

[2]郁春兰。浅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内部控制[J].价值工程,2015,(27):22-2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