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细心的小编阿青为大伙儿整编的6篇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我们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分类讨论,有理数乘方的易混淆点三个方面来教学。
一、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即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在教学中,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我通过学案后的相关问题检测学习的效果。利用学案让学生能自己学会乘方各部分的名称、意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例如,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负数的乘方不全是负数,而需要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
二、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分类讨论。
有理数的乘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主要是分类讨论思想,在例题中,设计了两组计算题,引导学生从底数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分析、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类讨论思想。符号语言的使用,优化了表示分类讨论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是大分类中的小分类,用符号语言就更加明显。
三、讲清有理数乘方中的常见易混淆点。
如 与-2 ; 与- 在意义、读法、结果上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弄清底数的不同。同时会把他们转换乘法,观察各自的特点,与其他几个的区别。要学生明确写有理数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运算,要结合乘法来学乘方。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
①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④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2)学生归纳法则
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练习,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小学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
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
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 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
二、合作探究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
1) 叫乘方,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 ,n叫做 .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乘方有关规律的过程,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猜想,倡导参与,学会倾听,建立自信心。
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用乘方解决有关实际学习重点问题。
学习方法:
探究归纳法
过程设计:
一自主研学
1求n个()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2在式子an(n为正整数)中,()叫底数,()叫指数,()叫幂。
3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的任何次幂(),0的任何次幂()。
二合作互学
知识点1:有关乘方的概念
1(--3)4表示的意义是(),,底数是(),指数是(),结果是()
243的底数是()指数是(),表示的意义是(),结果等于()。
知识点2乘方的运算
3计算0.0012=();(--?)=()
知识点3乘方的读法
4(--2)5读作();---25读作()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三自觉练学
1(--3)3=(),--52=()
2立方等于8的数是(),平方等于16的数是()
3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此数为(),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此数为(),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此数为()。
4(--3×5)2=();--(--2)4=()
5(--1)201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非负数。B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
C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大于这个数。D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7把--(--?)(--?)(--?)(--?)写成乘方的形式是()
8下列各对数中,值相等的是()
A--32与--23B--23与(--2)3C--32与(--3)2D(--3)×2与--3×22
9计算下列各题
(1)(--?)3(2)--(--3)3(3)8×(--?)2
(4)(--1)100×(--1)3(5)(--?)3×(--16)
10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
你能比较两个数20112012和20122011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即比较nn+1和(n+1)n(n为大于1的正数)的大小。然后从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况入手发现规律,猜想一般结论。
(1)计算比较
12--------2123-------3234--------4345-------5456---------65
(2)从上面各小题结果归纳,可以猜想什么结论?
(3)根据归纳猜想的结论比较20112012和20122011的大小。
一、 学什么
1、 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 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二、 怎样学
归纳概念
n个a相乘aaa= ,读作: 。 其中n表示因数的个数。
求 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例1:计算
(1)26 (2)73 (3)(3)4 (4)(4)3
例2:(1) ( )5 (2)( )3 (3)( )4
【想一想】1.(1)10,(1)7,( )4,( )5是正数还是负数?
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
思考题:1、(a2)2+(b+3)2=0,求a和b的值。
2、计算 ( 2)20 09 +(2)20xx
3、在右 边的33的方格中,现在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往方格内放硬币,一种每格放100枚,三 学怎样
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细菌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分裂成两个),经过两个小时,这 种细菌由1个可分裂成( )
A 8个 B 16个 C 4个 D 32个
2.一根长1cm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 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
A ( )3m B ( )5m C( )6m D( )12 m
3.(3.4)3,(3.4)4,(3.4)5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4.计 算
(1)(3)3 (2)(0.8)2 (3)02004 (4 )12004
(5)104 (6)( )5 (7)-( )3 (8) 43
(9)32(3)3+(2)223 (10)-18(3)2
5.已知(a2)2+|b5|=0,求(a)3( b)2.
2.6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
一、学什么
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二、怎样学
定义: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例题教学
例1:1972年3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截至20xx年1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已飞离地球1220000000 0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距离。
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0 (2) 57000000 (3) 123000 0000 00
例3.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2.31105 3.001104
1.28103 8.3456108
思考:比较大小
(1)9.2531010 与1.0021011
(2)7.84109与1.01101 0
学怎 样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14160000得 ( )
A.3.1416108 B. 3.1416109 C. 3.1416101 0 D. 3.1416104
2.稀土元素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稀土资源总储藏量约为1050000000吨,是全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将10500000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051010吨 B. 1.05109吨 C.1.051 08吨 D. 0.105101 0吨
3.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很 大的链,最短的22号染色体也长达30000000个核苷酸,3000000 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3108 B. 3107 C.3106 D. 0.3108
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示:我国的总人口已达到13亿。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亿为 。
5 .比较大小:
10.9 108 1.11010 ; 1.11108 9.99107 .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32000 (2) -80000000 000 (3)2895.8 (4)- 389999900000000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