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通用7篇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教学改革

《石油化工安全评价》课程(以下简称《安全评价》)是我校面向油气储运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石油化工领域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和评价报告的编写。该课程综合性较强,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对修读学生及授课教师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1 《安全评价》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 课程内容繁杂

《安全评价》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传统的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安全评价标准(依据)以及石化生产中生产工艺、设备、物质危险性分析技术等,学生难以在较短的学时内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1.2 适用教材缺乏

多数现有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知识联系不够紧密,且行业涉及面广,内容略显枯燥,难以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降低了学习兴趣。

1.3 教学方法单一

课程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偏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足,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4 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授课教师在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缺少从事工程项目评价的实践经历,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2.1 案例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在《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是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其综合应用形式包括:

(1)学习安全评价报告实例,了解各类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和评价报告的编制方法。(2)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及口述等方式,将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和思考,并掌握安全评价基本方法和原理。(3)设计课外练习,指导学生对所处生活环境(如宿舍、食堂、教室或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价和分析,在应用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工程思维方法。

2.2 SAFETI软件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SAFETI软件是挪威船级社(DNV)在开发的一套适用于石化行业的定量风险分析工具,应用广泛。利用SAFETI软件强大的分析计算功能和可视化图表来辅助《石油化工安全评价》课程案例教学,可弥补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SAFETI软件包括PHAST、LEAK和PHAST RISK三个模块,可分别进行后果计算、失效频率分析和风险计算,这也是《安全评价》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通过软件的演示和应用,学生更容易理解事故频率(概率)、后果和风险等概念及其分析计算过程,进而加强对定量评价方法的掌握,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拓展

利用SAFETI软件较好的可视化图表功能,我们对安全评价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课程教学中增加“石化企业选址”、“安全容量与区域规划”、“土地使用决策”、“危化品运输路径选择和优化”等议题,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和讨论,并应用SAFETI软件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案例教学应用实例

为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我们选取实际可能发生的情景案例进行教学。其中一个案例以危化品道路运输为背景,假设一辆装载20 t液态乙烯槽车在行经某路段时发生侧翻(或追尾)事故,造成储罐内乙烯缓慢泄漏,具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此案例要求学生分析道路运输危化品的危险性,讨论可移动危险源与固定危险源的不同,并通过SAFETI软件模拟和计算该槽车对沿线产生的事故风险。在实例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事故模型及相关参数,包括事故地点及周边环境、乙烯的理化参数、液化气体泄漏扩散模式、事故发生频率(与道路状况等因素相关)等信息,确定影响风险计算的基本要素。

在SAFETI软件中输入已设置的模型参数,可以得到有关乙烯扩散浓度变化、燃烧热辐射分布、爆炸冲击波超压影响范围以及个人风险、社会风险等图表。通过对得到的报告和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风险计算要素,理解安全评价分析过程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也可以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安全评价》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SAFETI软件引入课堂教学,增加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案例教学法等手段,有助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能够提高“定量风险评价”内容的教学效果;(2)在案例教学中应用模拟分析软件,可以使学生充分熟悉安全评价的整个过程和方法的具体应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对本课程及安全评价本身重要性的认识;(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SAFETI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建模过程,有助于拓展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辉,邹继颖。《安全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化学学院学报,2013(08):100-102.

[2]郭亚芳。《安全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提高途径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10):200.

[3]曾向农,石昌智。《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249-250.

[4]葛秀坤,邵辉,赵庆贤等。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G].2010(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557-559.

[5]侯黎黎,张亚坤。高职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65-67.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浅析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农村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培训中使用典型案例,可以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当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 范委唐主编,《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事故致因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

引言

在水电施工生产中,高处坠落事故始终是水电施工行业的高概率事故,其发生频率高,伤亡概率大。笔者对1993~1999年发生在水电施工生产中的重大伤亡事故进行了统计,其中高处坠落事故有30例,死亡31人。其案例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统计案例数、统计死亡人数的22.39%、18.34%。在这30例高处坠落事故中,具有较详细信息的案例有27例,现从不同侧面对这27例事故作了统计和分析。

1分项统计与分析

1.1当事人活动状态分析

所谓当事人活动状态是指在发生事故的瞬间,受伤害者即当事人正在从事某种作业或正在做某项事的行为状态。统计时将当事人的活动状态分为作业状态与非作业状态两大类。本次统计中,有14例事故当事人处于作业状态之中,有13例事故当事人处于非作业状态,主要是在行走、移动过程中。在27例高处坠落事故中,当事人涉及的作业范围比较广,有模板作业、砌墙作业、安装闸门水封、察看危崖、线路架设、回收绳索、铺设屋面板、处理砼泵管接头等20余个作业内容,比较集中的是模板作业。统计结果见表1。

表1当事人活动状态统计

见表

1.2当事人坠落位置分析

对当事人坠落位置以及所处状态进行交叉统计,发现临空、临边处坠落事故达到23例,占事故统计数的85.19%;孔洞坠落事故相对要少一些,并以非作业状态为主。统计结果见表2。

见表

表2受害人坠落位置——作业状态统计

在临空、临边面坠落事故中,坠落高度最高者达39m,最低者为2.5m;孔洞坠落中,坠落高度最高者为30.0m,最低者为5.9m。坠落高度横跨高处作业的4个级别,这表明,不论是一级高处作业还是特级高处作业,也不管作业者处于什么活动状态之中,只要作业者处于势能危险范围内,均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不能掉以轻心。

1.3伤害致因统计

在水电施工作业过程中,导致人体受伤害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和人力不可控因素。人力不可控因素是指非人力可以控制的因素,如突然的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这种事故的发生概率极低。在水电施工生产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往往是前3个因素交织在一起。这意味着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只是有的是直接原因,有的是间接原因。现讲的直接原因是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间接原因是指使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本次统计的27例高处坠落事故,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直接原因的有21例,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直接原因的有6例,见表3。

见表

表3伤害致因统计

表中的自我伤害,是指当事人受伤害的直接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如作业时用力过猛使人体失控、站立时失稳、行走时不慎失足等。被他人伤害是指使当事人受伤害的直接原因是由他人引起的,如在从事作业的过程中或途径某作业场所时被他人引发的事故导致伤害。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当事人受伤害的直接原因是设备、设施、物质及环境的不安全性导致的,如电线杆突然倒杆使正在杆上作业的人员随杆坠落,脚手架的立枋突然断裂导致人体失衡等。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多个间接原因包括管理的缺陷。

2高处坠落事故致因分析

2.1事故致因分析

在23例临空、临边面坠落事故中,原始资料有明确文字记载应该拴而没有拴安全带的案例有12例,其中9例处于作业状态之中,3例为非作业状态。处于作业状态的9例中,模板作业就有7例。按照规程规定:“在坝顶、陡坡、屋顶、悬崖、杆塔、吊桥、脚手架以及其它危险边沿进行悬空高处作业时,临空一面必须搭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实际上,本次统计的23例临空、临边坠落事故中,只有4例拴了安全带。这4例的情况是:1例拴法错误,3例在移动时又取下了安全带。而临空、临边面脚手架十分简陋,没有防护栏杆,也没有敷设安全防护网。这意味着当事人完全暴露在势能危险之中,其生命仅仅维系在人体自身的可靠性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危险的作业环境,当事人却习以为常,近乎于拿自己的生命视同儿戏,连安全带也不拴!是什么原因使作业者认为不拴安全带也没有问题的呢?在原始资料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发现这深层次的原因,作业者的心态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本次统计的高处坠落事故中,当事人处于非作业状态的比例不容忽视,有接近一半的事故是在非作业状态之中发生的。如到工作面去的途中,攀爬脚手架时,需要什么物件在作业面上来回移动时。这一类情况,当事人往往都没有拴安全带,或有的当事人本来是拴了安全带的,移动时又取下了。究其原因:一是移动时拴着安全带行动多有不便,二是没有栓安全带的条件,如在隧道中行走或跨越边墙进入仓面时。因此,移动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是水电施工行业高处临边作业安全防护的一个顽疾,应充分加以重现。

2.2临空、临边高处坠落事故的事件树分析

在本次统计的临空、临边坠落事故中,以人体失衡为直接原因的案例有11例。导致人体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作业时用力过猛、精力过于集中脚底踩滑,模板振弹撞击人体,脚手架横杆松动,脚手架立枋断裂等。在高处作业的过程中,人体一旦失控,实际上危险已经显现,只是后果各有不同。最好的后果也是险肇事件,由于人的灵活性好,自己维持了平衡;或正好抓住一稳定物体,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事件终止,人体转危为安。这种情况虽然鲜见统计资料,但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却为数不少。如果人体未能保持平衡,则事态进一步发展,人体坠落不可避免。这时,安全防护设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态的演变过程见图1。

@Y2201

图1高处作业人体失控事件树

从预防事故的角度来看,只要我们切断事件树发展过程中任一失败分支,就可以防止事件向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遗憾的是,在这23例坠落事故中,临空、临边面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设施,作业者也没有作用或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这就使得事件能畅通无阻地朝失败分支发展。从时序上分析,人体失控导致坠落事件发生在前,安全防护设施所起的作用在后。因此,安全防护设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它们充其量只能阻止事态进一进发展,并不能防止事件发生。这种预防事故的思想,本身就是消极的,可就连这一点,我们也没有做到。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4

关键词:电工作业;安全培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在电力系统中,大量的电工作业人员处在电力安全生产的最前沿,他们所从事的对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安装、检修、改造、施工、调试等作业,均为易发生安全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及他人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特种作业。他们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与电力安全生产息息相关,他们既是安全生产事故的行为人,更是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因此,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技术水平,能否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对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此,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电气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电工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如何对电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在短暂的培训期间内能掌握从事本工种所需要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强化安全意识,值得深入探讨。安全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安全育人的形式,合理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在应用中应结合实际的知识内容和学习对象,灵活采用。一方面,应针对受教育者不同的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更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多年的电工作业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实践中,对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反复宣讲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安全意识

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方针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等内容,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有针对性的做好安全思想工作,克服各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错误思想。

通常均采用讲授法,将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法令、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等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从业人员进行传授,使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突出其权威性、强制性。通过反复宣讲和理性的培训灌输,引导从业人员领会和掌握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电力安全生产的目标和在安全生产上应履行权利及应尽义务。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促进电网建设、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重心应放在预防事故发生上,特别是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事故预防上,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辨正统一关系。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使电工作业人员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做到人人关心安全、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想到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使安全生产方针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采用讲授法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教育的优点是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能一次对多人进行教育,教育成本低。但需要注意避免因理论性过强,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同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穿插引用一些安全警句、小典故和安全统计数据等,做到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将安全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相结合,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加深对电力安全的理解,此外,在形式上还可采用PPT、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分层次针对性进行教育,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安全生产知识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特别是我们电力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对于迅速提高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因教学时间有限,只能集中精力,针对性的解决突出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电力企业的人员结构日趋复杂,人员的安全素质、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应该有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应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地对电工作业人员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

对于初学的电工作业人员,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的电力生产技术常识,比如:电力系统概况,电力生产流程;岗位工作性质与职责范围;安全规章制度;各种电气设备性能、操作方法和潜在的危险;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和事故应急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对于一线的作业人员特别是招聘的劳务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往往较低,教学内容应尽量通俗易懂,或者直接告诉他们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对于需要长期从事电气运行和检修的作业人员,则应加强安全技术方面的系统性教育;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还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安全管理知识学习。

对于参加复审培训的电工作业人员,除了必须强化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共性知识的教育培训外,还应重点加强与岗位特点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对突出事故、高发危险作业的分析讲解,及时纠正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错误;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经验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传播,使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能得到迅速推广。

为了体现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针对性,电力培训中心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对特种作业培训进行深入研讨,成立了输电专业、变电检修专业、城区配电专业、农网配电专业、电缆专业等五个专业课题小组,从不同岗位对员工的工作需求出发,针对各专业岗位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特种作业的培训要求,进一步规范特种作业培训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细化各岗位的培训要点。为此,编写了各专业岗位的电工作业和登高专业复审教学大纲,并配套建立了复习题库,突出了岗位的特点,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由于安全生产知识内容很多,教育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育,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进行讲授,借助图片、动画、视频为电工作业人员提供更加感性、更加具体、更加丰满、更易理解的知识信息,使受教育者的感官得到全方位的触动,实现安全传播的一体化。对于企业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宜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访问法、练习法和复习法等,即可通过课堂讲授传授知识,也通过启发式谈话或问答式谈话的对话方式传授知识,还可通过对当事人的访问,现身说法,获得知识和见闻,再通过复习巩固知识;对于安全专职人员除了采用讲授法还可以采用读书指导法、研讨法等,即可通过阅读指定教科书或资料的学习来获取知识,还可通过研讨的方式,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达到深入消化、理解和增长新知识的目的。

安全生产技能教育不同于安全知识教育,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安全技能很多,对其中通用的触电急救的技能和电力安全工器具的正确使用技能,可采用统一强化培训并进行技能考核;《》对其他具有岗位特色的技能则要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三.巧用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增强安全能力

用人性化的方法去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不仅仅靠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重复灌输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更要考虑员工的实际需要,让员工对安全思想形成共识,只有这样形成的安全意识才是最牢固的。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并非依靠短期的培训就能实现。在短短的安全培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穷尽生产中遇到的所有安全问题,主要是帮助学员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分析,提高判断力,增强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少不了列举事故案例,特别是在一线员工的培训班上采用案例法,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故案例教育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事故案例教育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这主要是事故发生时或发生后悲惨的画面给人的震撼和冲击,可以让人们看到发生事故的悲剧给国家、人民生命和家庭生活造成的惨痛损失,它可以促使人们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是事故案例的惩前毖后作用,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可以让人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事故案例教育时,选取的事故案例的表达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如希望起到警示作用,选取的事故案例一定要震撼,有惨烈的画面、严重的伤亡数字或者经济损失等等,并且最好能将这些画面较为真实地还原在人们的眼前。如希望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则应选取较典型的事故案例,这个事故应该能说明一个安全问题。但事故案例教育只有用好了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

在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事故案例教育往往是以事故快报的形式出现,这种通过分发事故材料让员工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对于事故案例的教育,我们最好采用动画的形式来进行讲解,事故的发生虽然是无可挽回的,但是通过动画,我们可以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很好地进行重现,让人清楚事故发生的过程,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在进行事故案例教育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引起员工警觉的案例。所选取的事故案例应该贴近员工的实际工作。比如,虽然同属于电力系统,如果对电力基础建设人员讲解变电站运行误操作的事故案例,教育效果就不会太好。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事故案例和反面典型进行剖析,让大家知道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增强教育的警示效果,但要注意改变案例只讲远、不讲近,只讲大、不讲小,一个案例讲半天的状况。

案例教学法既可以消除对学习安全知识理论的畏难情绪,又可以尽快使员工从单纯工作角色进入学习型角色,把已有的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案例内容不单单是安全方面的,只要能使人受到安全启发的,能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刻掌握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使理论不晦涩难懂,能引用到实际安全操作当中的,都可采用。要充分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使大家真正理解“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的含义。

在引用案例时,应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发动学员一起积极主动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给其诊断,找出病因,结合到所学的理论,再结合单位安全现状做出正确分析。要引导学员认识到一人违章,可能多人受伤,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树立起“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观念。要将遵章守纪、按章作业上升到职业道德的高度来认识,真正树立“违章可耻,遵章光荣”的荣辱观,树立起遵章守纪是对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负责的观念,使员工发自内心的重视人身安全,重视安全生产,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自觉遵循生产安全规程,自觉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从而把安全生产方针变为工作时的自觉行动。一旦员工接受职业安全道德观念,它就会发挥比规章制度以及经济手段更强大的力量。

四、结语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5

案例教学分为建立油气储运安全事故案例库、对事故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教师对事故案例指导总结三个过程,如图1案例教学组织过程所示。

1.1建立油气储运安全事故案例库

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是:事故案例具有普遍性,具有教育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贴近油气储运专业的实际情况。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教师选择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才能引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想共鸣。

1.2安全案例的讨论

安全案例的讨论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案例讨论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围绕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要积极地引导和纠正不正确的观点。案例讨论是学生专业知识增长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又是全面培养学生专业安全意识的过程。

1.3安全案例的总结

充分案例讨论后,对各自观点进行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实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思考、提高学生对油气储运安全专业知识理解水平。

2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如何,必须要有科学考评作为指导。我们队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主要涉及有五个主要方面,即:课前预习、事故分析、分析结论、小组讨论、学习报告。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考评要素体系。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将考评相关要素确定相应的量化系数,从而五个要素:课前预习P1、事故分析P2、分析结论P3、小组讨论P4、学习报告P5构成判断矩阵U,通过计算得出各要素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即为所求特征向量的近似值,也是各要素的相对权重。根据矩阵的乘法可知:(MW)1=0.4457,(MW)2=1.499,(MW)3=0.7935,(MW)4=1.499,(MW)5=0.7935。由于考评人在进行比较时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评价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因此必须对矩阵U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向量,可知对于教学效果评价各因素分析,权重最大,最重要的因素是事故分析和小组讨论,其次是分析结论和学习报告,权重最小的是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案例教学各环节因素实际得分乘以其对应的权重比例,最终得出这次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分数。

3结论分析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6

一、工作目标

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局安全生产办公室、各乡镇民政办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在第一时间、量身定制案例教育方式和内容,使辖区内所属民政服务机构进一步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推动民政服务机构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全县民政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措施

(一)第一时间下发警示通报。典型事故发生后,局安全生产办公室、各乡镇民政办要第一时间会商研判,及时下发警示通报,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做出初步原因分析,提出防范要求,井将警示通报传达至属地所有相关民政服务机构。

(二)第一时间开展警示宣传。局安全生产办公室根据事故特点,第一时间对属地各民政服务机构开展警示宣传。各服务机构要建立以机构内部人员为主的案例教育微信群,及时群发、转发各民政部门下发的案例教育内容。

(三)第一时间组织宣讲培训。事故调查报告公开后,局安全生产办公室、各乡镇民政办要及时组织权威专家,深入基层,面对民政服务机构负责人、安全员和有关人员进行宣讲,深入剖析,提出防范对策。同时,要指导属地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开展案例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落实<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8部门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安委明电(2016)4号)精神,在做好日常宣传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分众化案例教育工作。

三、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民政办、各服务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分众化案例教育工作,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做到服务机构法人亲自抓、负责人重点抓,并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案例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